父母喝罵窒礙小孩語言發展

父母喝罵窒礙小孩語言發展

【本報訊】小朋友哭哭鬧鬧,令父母心煩意亂,有時候忍不住會對其大聲呼喝意圖制止。然而這種方式非靈丹妙藥,結果也未能盡如人意。有研究指出,經常對子女責罵及批評即代表「言語虐待」,會直接阻礙語言發展能力。有心理學家建議,父母應該以身作則,除語言輔導外,可以用轉移注意力的方式讓小朋友停止哭鬧。

語言智商比正常低

科學網站NewScientist.com昨日報道,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挑選17名兒時常被父母言語虐待、但沒遭其他方式虐待的實驗者。腦部掃描結果顯示,處理聽覺訊息的區域面積比正常小10%,剖析語法的區域面積也明顯較小。這令他們的語言智商(VerbalIQ)平均分只有112,比正常的124低10%。
研究人員估計,當小孩遭言語虐待,其腦部相關區域接受生長荷爾蒙的機制可能被截斷,影響腦部局部發育。
有說法指語言能力只與遺傳有關。研究人員反駁,已有另一研究指出,如果孩子被陌生人性虐待,其腦部視覺區域的發育也比正常慢。該報告又指,此研究結果證明童年虐待可截斷腦部的「線路」,阻礙器官發育。
社會福利署臨床心理服務科高級臨床心理學家李陳坤儀表示,作為家長,無時無刻都要以身作則,在子女面前樹立好榜樣,對於語言能力發展尚未成熟的小朋友,身教較花費唇舌來得更為有效。她說,遇上小朋友哭哭鬧鬧,父母可以嘗試以其他物件引開其注意力,例如可愛的公仔或其愛吃的食物。她又指,哭是最自然的表情,父母首先應該了解子女的情緒,尋找解決的方式,而不是採取高壓政策要其即時停止,「喊有乜咁出奇,如果你又提住佢話唔准喊,反而火上加油。」她說,不少父母往往以「唔帶你返屋企」等理由制止子女哭鬧,結果適得其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