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黎兒 文化時事評論員
北韓無視國際反對聲音進行核試,聯合國安理會就此首次通過制裁北韓的決議。日本新首相安倍晉三採取強硬姿態,在北韓宣布核試四天後就由內閣通過制裁措施。北韓的敵對目標雖是美國,但與日本最接近,對日本威脅最大,故此日本反應非常強烈,積極參與美日韓三邊協議,又加入美國與北韓、伊拉克、伊朗的敵對構圖,同時亦刺激了日本擁核的願望。由於日本是唯一曾遭原子彈轟炸的國家,類似言論格外敏感,引起國內外震撼。
早在安倍政府誕生前,北韓就已經先發射了大浦洞及蘆洞導彈;在安倍外交處女航訪問中國時,北韓又爆發核試。由於日本的不景氣已持續十多年,國民也比過去右傾,而安倍也較獲得右傾者支持,因此日本國內外很擔心安倍政權會藉此走向擴軍、修憲之路。
安全受到威脅
當自民黨政調會長中川昭一發言,表示「日本到了該討論是否擁有核武的時候了」,即時引起國際關注。日本國會也為了有關北韓船舶臨檢的問題引起爭議。對於是否將這次事件認定為周邊事態(日本周邊發生影響日本安全的事態),左右派的看法也有分歧。不過,即使認定屬於周邊事態,日本海上自衞隊也不能因為受威脅而使用武器,也沒有強制力,甚至不能派海上保安廳當作警察活動來參加臨檢。
日本戰後一直堅守防衞的和平憲法,對於發動先制攻擊或海上船舶檢查等將與美軍一體化的行為,日本還是相當有戒心。左傾者擔心日本因此而捲入戰爭,認為日本不應參與其中,但右傾者則認為日本至少應該採取曖昧政策,因為安全已經受到威脅,無法獨善其身,不應該放棄擁有核武的可能性。
對擁核未死心
中川昭一是安倍的智囊,位居可擬定自民黨政策方針的高位,他的發言並非偶然。因為中國擁有核武,日本對此非常不安,是以過去的執政者,尤其是安倍的外祖父、前首相岸信介,或叔伯佐藤榮作,一直都對擁核未死心,不時發表希望擁核的言論。
一九六五年,佐藤向當時的美國總統詹森表示:「中國擁有核武,日本也應該擁有核武」,詹森未有同意,但承諾美國會提供「核武保護傘」保護日本。因此,在一九六七年,佐藤榮作在日本眾院中表明,日本將遵守「非核三原則」,即不擁有、不製造、不引進核武。佐藤其後在六八年國會發表施政演說,再次強調盼望銷毀核武,又將非核三原則列入自民黨的《核政策的基本方針》中。這也是佐藤榮作得到諾貝爾和平獎的原因。
日本從此謹守「非核三原則」,歷代內閣都表明會遵守,有關的決議已逐漸成為日本對國際社會的承諾。這次中川昭一的言論引起騷動,安倍也特別為此澄清,表示「非核三原則是國策,會繼續謹守,不會變更」。
反對聲浪不小
日本鄰近大國如中、朝都擁有核武,日本的不安是一直存在的,只不過安倍剛上任,還不敢施展鷹派色彩。八十年代,前首相中曾根曾經主張日本擁有專責防衞的核武器合憲。九十年代,形象和平的宮澤喜一、羽田孜都曾強調日本有能力擁有核武。進入二十世紀,當時身任自民黨幹事長的安倍晉三,甚至表示「日本如果擁有小型核彈應該沒有問題」。連強調要敦睦中韓的福田康夫,也在○二年出任官房長官時,主張「若為專責防衞,日本當然可以擁有核武,日本沒有不能擁核的理由!」
許多保守派學者本來也認為「核武裝不可能論」已經古老過時,北韓核試後,類此主張更愈來愈多。不過反對聲浪不小,鴿派如前幹事長加藤紘一就表示:「自衞隊相當強大,日本想要擁核的構想,比北韓擁有核武更令世人震驚!」因此日本雖參加了美朝的敵對遊戲,但手腳受縛,玩得不夠盡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