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年前讀過一篇靜婷訪問,這位黃梅調幕後代唱天后不勝唏噓,指出當年有一首主題曲本來是她的囊中物,只不過錄音當天銀行擠提,她忙於為積蓄奔波,結果眼白白被別人執到寶。剪報不在手邊,假如我沒有記錯,她說的是《不了情》。
讀《從破曉到黃昏》想起,因為顧媚記得的很不一樣:「老闆非常重視這部電影,主題曲和插曲都公開徵求……其實這首動聽的《不了情》是由幾首應徵的歌譜組合而成的,我因為擔任試唱,對創作的過程很清楚。」試唱是一位,內定正式演唱是另一位,當然不是沒有可能,然而兩個阿姐咁高咁大,按理聰明的管理層不會如此大意。況且擠提不是發生在一九六五年嗎?《不了情》的錄音應該是六二年。七十年代邵氏舊瓶新酒推出《新不了情》,胡燕妮主演,唱主題曲的是方逸華。
作為時代曲一大standard的原唱者,顧媚倒也有遺憾,稍後的兩首重量級電影歌曲《癡癡地等》和《船》,「錄了音,最後因嗓子沙啞而不能錄用,換了人代唱」。資深歌迷肯定知道,靜婷終於被分派站在米高峯前《癡癡地等》,而有幸登《船》乘風破浪的則是方逸華,兩首歌分別成為她們的首本名曲。後者是瓊瑤原著同名影片主題曲,何琍琍主演。顧媚表示「林黛是很喜歡我代唱的,她說我的聲音和她相似」,聲線損壞依然勉為其難進錄音室為《船》效勞,可想女主角唐可欣本來計劃由四屆影后飾演。相對之下,命運之神決定聲音由誰演出不那麼重要了。
其實顧媚不必介懷:名下有一首《不了情》已經值得驕傲,她尚有《阿里山的姑娘》和《小雲雀》壓陣,夫復何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