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批:看電視學公平競爭 - 宋漢生

蘋果批:看電視學公平競爭 - 宋漢生

上兩個周末,電視台播放了兩集有關壟斷的專題節目。在政府快將開始諮詢所謂「公平競爭法」之際,電視台率先吶喊助威,實在耐人尋味。
節目裏提到常被人引用的超級市場例子。也是的,超級市場既容易明白,又是市民經常光顧的商戶,能夠引起市民的興趣,難怪議員一提起壟斷,總愛用百佳及惠康做例子。先說清楚,討論壟斷,正如政府文件清楚說明,着眼點是消費者的利益。問題是,超市顧客的利益,真是被百佳及惠康損害了嗎?
這兩間超市在業界有領導地位,不用懷疑。而且大概也想把生意做大,說沒有擴展的目標,有人信才怪。但想歸想,要完全防止新競爭者加入,做得來嗎?裕記由經營「走鬼」生意開始,到今日分店多達六十多間,聽說還有上市的計劃。CitySuper也不是愈做愈旺嗎?要是百佳惠康真的有壟斷能力,不會有裕記及CitySuper的成功吧!
消費者呢?超市為吸引顧客迫着要加強服務。地方要光猛、乾淨、闊落,而且貨品種類繁多。顧客精明,加上每天光顧,瞞天過海談何容易。要是辦得差,價錢高,很快便會被顧客離棄。為多做生意,割價求售時有出現。貨品降價,明明受惠的是顧客,卻有議員投訴價錢太過割喉,莫名其妙,也是小看消費者的智慧了。
超市愈多顧客,就愈大批入貨,跟供應商議價的能力也愈大,入貨也愈平。超市為爭市場,把從供應商討回來的好處與顧客分享。可以說,超市的角色,是集合顧客的力量,跟供應商議價。因此顧客樂見超市向供應商討價還價,最不願見到超市坐大的,大概是供應商了。試估一下,在有反壟斷法的地方,最愛舉報超市的,是顧客還是供應商?

超市沒有壟斷,哪有沒有商戶有壟斷地位?有,舉幾個支持立法的人常引的例子。其一是有指鋼閘商投政府標,合謀串價,把價錢抬高。串價易說難做,幾戶齊齊抬價會引來新對手加入。你串價一百,新對手九十,還不把串價聯盟打個落花流水?再者,聯盟人數愈多,愈大機會有人偷雞,私下降價搶生意了,怎能得逞?原來政府有一指定商戶清單,箇中機制僵化,令新商戶難以加入。有政府幫忙打擊競爭,串價就當然容易多了。
另一例子是五豐行一戶獨攬全港進口內地豬肉生意,其定價時而遭人非議。怎能獨搞生意?答案是五豐行乃內地政府指定單位,是政府政策了。再一例子,支持立法的議員,常指出電訊業開放競爭後,百花齊放,服務質素提高同時,價錢又不斷下降,令消費者受惠。都對,但不要忘記,當初是誰御准電話公司獨市經營?
做生意,當然想獨大添利,但在市場裏,消費者自由選擇,要長期損害消費者來自肥,難過登天。就算是獨市生意,在潛在競爭者加入的陰影下,商戶也難有壟斷能力。最能成功的壟斷,是官定壟斷。有政府插手,要阻止對手加入,當然有效得多。偏偏政府拋出來的建議,卻給予政府豁免的權力。唔……
幾個月前劉德華在對台播映的電影頒獎禮上,公然講廣東話,是半開玩笑地挑戰某電視台的規矩。電視台在行內權力之大,連非合約藝人也不敢以身試法。又是誰透過發牌賦予電視台廣播權?旁人要加入,容易嗎?你看長毛阿牛的電台,掃完又開、開完又掃,申請個電台牌,等候多時音訊全無,就可想而知了。都說是耐人尋味。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