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大學巿場學系教授冼日明指出,零售店會以心理招數引導客人進入店內購物。他提醒消費者,購物時除看清楚價錢牌的訊息外,也不應無計劃地購物,以免因減價吸引而購買沒需要的貨品,得不償失。他列出五種零售店常見誘客購物招數及消費陷阱,供消費者參考:
1.綑綁式銷售:一併購買多種貨品價錢較便宜,例如買洗頭水連護髮素較着數,但消費者須衡量需否購買另一些貨品。
2.減價作招徠:大部份貨品可能無折扣,甚至只減一、兩毫。消費者見有減價推廣便進店內選購,結果買了一些減價、但無意購買的貨品。
3.加錢買多件:部份貨品會以加少量錢買多一件作招徠,消費者須看清楚銷售資料,是用哪種價格去計算。
4.減價期已過:部份零售店因貨品眾多,貼出的減價牌可能已過了推廣期,並回復原價發售,至付款時知沒有特價。
5.特價牌含糊:部份貨品標明同時購買三件可獲優惠,但沒註明須同款式,例如罐頭湯10元三罐,選購不同味道則須以原價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