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會一向是個壁壘分明、黨派之爭非常嚴重的地方。立法會議員在議事堂內唇槍舌劍、互相攻訐更是時有所聞;可是昨天的立法會議事堂卻出現了另一番景象,不同黨派、不同階層的立法會議員罕有的聯合在一起反對銷售稅。泛民主派議員固然不留情面的批評開徵銷售稅的想法,一向跟政府關係友好的民建聯及自由黨議員也不肯為銷售稅護航;代表勞工界的陳婉嫻議員、李卓人議員固然狠批銷售稅劫貧濟富,代表工商界的議員同樣指摘銷售稅影響經濟發展。
我們認為立法會議員眾口一詞反對開徵銷售稅並不是偶然的事,也不是甚麼利益交換的結果。議員一致反對政府開徵銷售稅是因為有關建議違背市民的意願及想法、是因為建議將對社會及經濟發展帶來嚴重的損害。
過去一段時間以來,不同機構、不同政黨甚至特區政府都曾就銷售稅問題作過民意調查,蒐集過市民的意見。這些民調的結果顯示,大都份市民反對或強烈反對政府開徵銷售稅,財政司司長唐英年先生昨天在立法會發言時也承認,市民未能接受銷售稅。既然大部份市民都不接受或反對銷售稅,作為民意代表的立法會議員當然有必要反映這樣的情緒及想法。
更何況開徵銷售稅將帶來嚴重的社會及經濟問題。正如不少議員在昨天的辯論指出,銷售稅本質上是一項累退的稅項、是一項對中低收入市民不利的稅項。要知道中低收入階層市民每月花在衣食住行方面的開支佔他們收入的比例高達七、八成,一旦開徵銷售稅、一旦政府對涉及衣食住行的每項商品及服務徵稅,中低收入階層市民的生活將受到非常直接及嚴重的打擊,甚至要節衣縮食以應付額外的稅項開支;相反,高收入階層或大商家日常衣食住行的開支只佔收入比例很低的水平,即使政府開徵銷售稅也不會對他們的生活有甚麼實質影響,反而可能令高收入階層市民的生活質素跟中低層市民的生活質素相距愈來愈遠。像這種拉闊貧富差距的稅項不是跟能者多付的原則背道而馳嗎?香港社會的貧富懸殊情況已極為嚴重,不少低收入階層市民已被迫在貧窮線下苦苦掙扎,特區政府有甚麼理由還要引入銷售稅令貧富差距再拉闊、令低收入階層市民生活更困苦呢?
而在經濟方面,誰都知道香港的競爭優勢已所剩無幾,簡單稅制及低稅率已成了吸引外來投資、吸引外國企業的最重要武器。若果開徵銷售稅,香港低稅天堂的美譽將立時褪色,香港的簡單稅制立時變得複雜無比,不僅香港市民不容易接受及適應,外國企業及遊客更可能對香港避之則吉。這樣下來,香港不要說吸引新的外資、新的旅客,甚至原來以香港為基地的企業也將會撤走,甚至一向愛到香港購物消費的旅客也會選擇到其他地方旅遊消費。當外資、遊客都轉到其他地方時,香港經濟還能蓬勃發展、還能保持活力嗎?
財政司唐英年先生昨天說,不要把銷售稅視為洪水猛獸,市民及立法會應以開放的態度討論有關問題。但從銷售稅的不良影響來看,它其實比洪水猛獸還要可怕、比洪水猛獸的破壞力更大。正因如此,市民及立法會只有清楚向開徵銷售稅的建議說:「不」,只要明確的反對開徵銷售稅。
周一至周六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