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頭痛以為睡不好,胸痛以為患乳癌,真正「作惡」的,可能是與痛處完全無關的「激痛點」。近年引入本港的肌骼治療法相信,每條肌肉都有弱點,若該點受創,可引發附近肌肉收縮拉緊,引發慢性疼痛,疼痛部位與激痛點所處的位置,看似毫無關係,只要找出激痛點,多種痛症都可以輕鬆治癒。記者:張嘉雯
頸痛可由肩膊的激痛點引發,網球肘隨時是前臂激痛點受傷所致,聽來有點荒謬,曾修讀肌骼科課程的家庭醫生陳國維指,每條肌肉都有弱點,若該點受創,可引發附近肌肉收縮拉緊,引發慢性疼痛,「嗰點一旦傷咗,肌肉就會縮短,如果繼續維持同一個姿勢或者同一活動模式,肌肉就會愈嚟愈緊,痛得更加犀利。」
平日姿勢不佳,造成勞損、拉傷或創傷,均能令肌肉弱點演變成激痛點,這類痛又稱為「筋膜疼痛症候群」。陳國維指,過去曾有女士因乳房痛,在數年間進行各種檢查,最初診斷為癌症,卻找不出腫瘤,其後又以為是創傷,病人經多番轉折,向陳國維求診,才發現該女士兩隻手高度不一,刺激到近腋下的激痛點,引發乳房附近的肌肉痛,「到要開刀先知唔係就麻煩。」
陳國維指,港人以背痛、五十肩及頸痛最為常見,疼痛的部位與激痛點所處的位置,可以毫無關連。他曾遇過懷疑是膽痛、盲腸痛,甚至輸卵管發炎的個案,結果發現是六頭肌、腹部的激痛點引發疼痛。
美國總統甘迺廸在未當選總統時,曾長時間出現腰背痛,經醫生JanetG.Travell診斷後,發現甘迺廸有長短腳,引發背肌的激痛點,導致長期腰背痛,當治療好長短腳後,背痛即被改善。JanetG.Travell其後找出全身的激痛點及各點引發的疼痛部位,其中七成與中國針灸的穴位脗合。
麻醉藥水拉鬆筋肌
陳國維指,在按動激痛點時,該部位會感「淵」痛,肌肉更會跳動,如按動前臂後段的激痛點,食指及無名指均會跳起。一旦找出激痛點,只需在該部位注射或噴灑麻醉藥水,然後拉鬆筋肌,治療兩至三次,加上家中練習,就能痊癒。
激痛點適用於懂得表達的成年人,對長者未必適用。香港疼痛學會副會長徐德義指,長者痛症常由多種原因而起,他們當中有人因中風或腦退化,不能清楚表達痛處,呼籲巿民留意長者皺眉、身體變得僵硬等變化,了解長者是否出現痛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