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國章謀下台階 派錢換核數權<br>學券制或擴至牟利幼園

李國章謀下台階 派錢換核數權
學券制或擴至牟利幼園

【本報訊】上周三施政報告提出的幼稚園「偽學券制」,由於方案將牟利幼稚園摒於學券外,惹來中產家長、牟利幼稚園和部份立法會議員不滿,教育統籌局局長李國章面臨重大壓力,急謀下台階,正探討折衷方案,包括一旦牟利幼稚園願意將財政交予局方審核和保證盈利用於學生身上,或可參加學券制。局方預計若擴及牟利幼稚園,每年需再多花3億元,即整個計劃每年額外耗資23億元。 記者:倪清江 莫劍弦 梁美寶

李國章連日來多次批評牟利幼稚園,指只有21%合格,財政賬目不公開,它們所賺的盈利會分給股東,而不是如非牟利幼稚園般用於學生身上,若它們也可受惠,無異是用公帑助人發達。李國章昨在立法會會議上再指出,目前雖然限制牟利幼稚園盈利上限為10%,但這百分率是指扣除所有開支後的比率,有些學校開支亂篤數,如以大額袍金聘請親朋戚友出任學校董事,暗示有學校實賺超過10%。

搜集牟利幼園「混賬」情況

據悉,局方搜集了不少牟利幼稚園的「混賬」情況,例如有學校竟想將買名貴車給董事的開支入賬,更有學校整日都只安排學生上廁所。
但無論牟利幼稚園有多差勁,對家長而言,學券制應是人人享有。昨日發言的不同黨派議員,均不同意學券制只適用於非牟利幼稚園。議員陳偉業表示,荃灣區僅得七所非牟利幼稚園,住在深井、馬灣及梨木樹的居民,要到數公里外才能找到非牟利幼稚園,否則便只可選牟利幼稚園,無法享用學券。
現時有309所牟利幼稚園,李國章稱會鼓勵它們轉為非牟利幼稚園,預計半數會成事,令參加的幼稚園數目增至80%,90%學生受惠。若要資助餘下讀牟利幼稚園的學生,即約1.5萬人,李國章稱每年需再多花3億元。
李國章要留起這3億元,換來的是牟利幼稚園團體發起家長一人一信向特首表不滿。消息人士說,事件確實令李國章受到壓力。據悉,李國章態度開始軟化,變得「樣樣有得傾」,想替自己拆彈。
立法會教育界議員張文光昨日與李國章見面,向他建議若牟利幼稚園願意接受政府對非牟利幼稚園的所有監管,包括向政府提交財政賬目審核,並將悉數盈利用回學生身上,政府應容許他們繼續保持以往一貫盈利,可兌現學券。張指牟利和非牟利幼稚園校長也接受該方案,他不肯透露李國章具體回應,只說李國章會認真考慮。

當局盼全面掌管各校財政

從李國章連日內批評牟利幼稚園的財政狀況,若牟利幼稚園盈利不是入股東袋,而是用於學生身上,正合李國章的原則,令當局可全面掌管各校財政,而決定權也由教統局批核。
但牟利幼稚園學費較高,學券制限定半日和全日制學費上限分別為2.4和4.8萬元,即使教統局接納張文光的方案,屆時依然有大部份牟利幼稚園不能參加學券制,難免引起另一爭議。目前753間非牟利幼稚園,700間的學費都在限額內。
代表牟利幼稚園的幼稚園協會主席唐少勳回應說,學券制只是有技術問題,她對當局願將學券制延至牟利幼稚園感到樂觀,並稱只要條件適合,同行會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