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今日公布第三季經濟表現,經濟師估計增長9.8至10.5%,較次季的11.3%升幅明顯放緩,反映宏觀調控見效;預期第四季仍會放緩。然而,由於貸款市場仍超標,市場充斥着資金,估計內地年內仍有機會再加息或調高存款儲備金率。
【本報訊】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昨日主持國務院常務會議時指出,第四季要嚴格控制中長期貸款,控制固定資產投資規模,優化投資結構,把房地產調控措施落實到每個城市。
會議又認為,社會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包括,農民持續增收難度,固定資產投資、貨幣信貸增幅回落的基礎還不穩固,節能降耗及污染減排形勢嚴峻,國際收支不平衡矛盾仍加劇等。強調第四季要加強「三農」工作,堅持把守好土地、信貸閘門及市場準入門檻,嚴格審批新增建設用地,加快落實國家土地督察制度。
中國國際金融首席經濟師哈繼銘預期,第三季經濟增長10.3%。由於增幅已回落,加上全球經濟增長亦放緩,息口亦高企,預期內地再推出行政手段冷卻經濟機會不大。
貸款仍超標或再加息
法國巴黎銀行首席經濟師陳興動則預期,第三季經濟增長放緩,除有宏觀調控因素外,如因天氣酷熱令部份地區的工廠需要放假亦有關。由於宏調措施已見效,經濟並沒有進一步過熱迹象,他認為,無需要再有新宏調措施出台。瑞信首席經濟師陶冬亦指,若增長介乎10.5至10.8%,對北京會否加強調控應屬中性,因現時重點是處理省政府的投資計劃,短期再推出金融政策機會有限。
摩根大通中國經濟師黔王則認為,外貿順差仍大,首9個月為1098.51億美元,而於9月底國家外滙儲備達9879億美元,反映市場資金仍然十分充裕。為了理順貨幣環境而非宏調,她估計央行今年底前仍有機會加息27點子,及調高銀行儲備金率。
建議上繳股息減企業投資
摩根大通董事總經理兼中國證券市場部主席李晶亦相信中央政府暫不會再推出新的宏調措施。她稱,現時國企向母公司派發股息,國內政府卻沒有政策規定母公司上繳股息,母公司擁有龐大資金,往往會投放於新項目上,令國內過去數年的固定資產投資大幅上升。
她建議,中央訂下政策,規定國企母公司上繳股息,除可減低固定資產投資,國家收取股息後,可將資金投放在社會福利項目上,市民消費力上升,帶動消費市場,有助國內經濟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