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產代理作為中介人,同時受託於買賣雙方,在交易過程中,理應保持中立及避免有任何利益衝突,否則誠信難免受質疑。本報近日便收到讀者潘先生投訴,他指早前透過一名代理購入住宅單位,但事後卻發現原業主與代理有親屬關係,潘先生認為代理存心隱瞞,操守有問題。
潘先生有意與家人在九龍城區物色住宅物業,由於父母年紀大,行動不方便,所以他們鎖定以唐樓低層單位為置業目標。生X物業代理公司一名女代理許XX,自今年初開始,多次陪同潘家在區內睇樓,而看過多個單位後,他們對其中2個分別位於南角道和龍崗道的單位較感興趣,前者叫價72萬元,後者則叫價118萬元。
再睇樓叫價飆升
今年2月中旬,潘先生翻看上述2個單位,並要求許XX跟有關業主商談,看看樓價能否減2萬至4萬元,再作出決定。惟事隔數天,許XX回覆稱,南角道單位的業主已提價至78萬元,而龍崗道那個更誇張,反價至140萬元!
潘先生感到難以置信,但許XX回覆的態度非常堅決,她表示,由於預期九龍城有遷拆行動,許多放了盤的業主都臨時加價。她又透露南角道單位業主,叫人準備裝修,若潘先生不買的話,業主很可能日內便動工。
由於區內唐樓低層單位罕有放盤,潘先生的父母又非常喜歡南角道那單位,他於是追價至77.8萬元成交,在2月尾簽定臨時買賣合約。
潘先生最初還以為自己「執到寶」,不過,後來愈想愈覺得可疑,亦覺得許XX在交易過程中,沒有按足本子辦事。
首先,許XX由始至終,都沒有給他簽署「睇樓紙」及出示業主的放盤委託書,而上述2個單位突然一起反價,許XX也沒有提供證明,例如賣方更改售價後的放盤紙等,一切資料僅來自她口中。
打探獲知兩人為親戚
潘先生又指出,許XX遲遲沒有提供物業查冊資料,直至他落「大定」的時候,她才拿出物業查冊。潘先生這時方知道,原業主林XX,原來3個月前才購入單位,當時作價59萬元,現轉手即有18.8萬元「落袋」,賺幅近32%。
另外,潘先生由睇樓至簽署買賣合約,他也從來沒有見過賣方,每次透過許XX約見,她也諸多推搪。
潘先生心生疑問,於是向九龍城街坊打聽竟獲悉原業主林XX與許XX有親戚關係,並懷疑她曾經通風報信,告知林XX他們很喜歡這個單位,於是林XX便臨時「吊高來賣」。
潘先生不忿許XX所為,遂向地產代理監管局作出投訴,許XX知道後,即慌慌張張致電潘家認錯,並坦承林XX是她的妹夫,希望他們不要把事件搞大,並央求「開個價」,放她一馬。
惟翌日,當潘先生的家人再致電許XX時,她的態度竟一百八十度改變,並說隨便他們怎樣做便怎樣做,如果潘家再要她作甚麼賠償,就反告他們勒索,許XX更揚言地監局也奈她不何,最多被「釘牌一兩個月」,等於放假休息!
本報聯絡過生X物業代理公司,該公司書面回覆表示,由於投訴人已就有關事項向地監局投訴,而地監局亦就有關事情進行調查,因此暫不適宜作出任何回應。惟該公司須要澄清有關投訴人指控為不盡不實,並保留向投訴人作出法律追究。
代理態度先軟後硬
本報翻查過生X物業代理公司在稅務局的商業登記資料,持牌人就是許XX。記者其後再致電生X物業,接聽電話的正是許XX本人。
許XX對記者稱,該公司在九龍城區開業10多年,專做街坊生意,從來沒有接過投訴,並指潘先生毀壞其商譽。當被問及是否認識林XX,又或者兩人是否有親戚關係時,許XX支吾以對,又說「唔想答呢個問題」。記者再追問,那是否認為潘先生撒謊誣衊她?許XX即回答︰「係,佢講嘅嘢不盡不實。」記者又問許XX,潘先生投訴的目的,是否因為不想支付代理佣金?許XX卻謂︰「唔係,佢已經畀晒佣金。」不過,許XX卻拒絕猜測潘先生的投訴動機,又叫記者有問題便問地監局,之後便匆匆掛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