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9月份生產物價指數(PPI)下跌1.3%,是3年半以來最大跌幅,皆因汽油價格急跌(由高位下跌約25%)所致。不過,撇除能源及食品的核心PPI卻錄得大升0.6%,遠超市場預期的0.2%之餘,更是20個月來最大單月升幅。此外,受製造業產出急降影響,9月份工業生產(industrialproduction)下跌0.6%(市場估計無升跌),亦是一年來最大跌幅。
美股在PPI出爐後急挫,道指一度跌近百點,標普500指數最多跌過12點,近日表現比前兩者醒神的納指,可能升得急跌得勁的緣故,曾跌超過30點或1.4%,原因是市場見核心PPI大升,意味通脹有惡化迹象,或誘發聯儲局進一步加息,所以先「隊」為快。
及後疲弱的工業生產數字一出,反映製造業有陷入困境之虞,即經濟呈欠佳之象,或促使決策者考慮減息,在股市還未來得及作出反應之際,數字卻打擊正冉冉上升的聯邦債券孳息。30分鐘之內,10年國庫債券孳息如坐過山車,來回波幅8基點,乃近期罕見。
至於美元則在加、減息之「斷估」間徐徐滑落,兌日圓跌勢較急,由119.50急挫至118.70,昨日亞洲市更低見118.33。鬼咩,弱經濟數字,加埋俄羅斯央行又話要將日圓納入成為儲備貨幣之一,日圓又怎不雀「躍」?
重新評估形勢
然而,從PPI和工業生產之表現,稍為讀過經濟學ABC之士都知道,這是滯脹(stag-flation)──通脹上升、經濟滑坡之典型。然則一個月的數字作不得準,如果昨日的消費物價指數(CPI)模式與PPI相若,則人們可不能對「滯脹」之威脅掉以輕心。倘若美國出現滯脹,整個金融市場走勢都要作出重新估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