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員:喜怒哀樂表情都有家族特徵<br>表情可基因遺傳

研究員:喜怒哀樂表情都有家族特徵
表情可基因遺傳

我們常說這一家人有父子相、母女相、兄弟相,不過就算家人之間樣貌未必十足十相似,一顰一笑都會像餅印般倒模出來。以色列研究員發現,就算是生來就失明的盲人,吃驚、開心和憤怒的表情,都會和家人驚人地相似,證明面部表情有遺傳性,由遺傳基因一代傳一代。

海法大學(UniversityofHaifa)的研究員,對21名天生失明盲人進行研究,在訪談中要他們憶述令他們開心、憂愁、憤怒和討厭的經歷,又在測試中要他們聚精會神,以及炮製驚奇嚇他們,將他們種種表情一一拍下。

「每個家庭有獨特面部表情」

這些盲人來自不同家庭,他們的30名親人亦接受研究。比較之下,發現就算那些盲人從未見過親人的面,他們的面部表情都非常相似,尤其是負面情緒的表情。其中一名盲人,更在出生後兩日就被媽媽遺棄,到18歲才認回生母,之後很少見面,但兩母子的表情一樣很相似,帶有家族的特徵。
主研究員皮萊格(GiliPeleg)說,「我們發現每個家庭都有獨特的面部表情,有一種獨特的面部表情識別標誌」,顯示面部表情有遺傳性,有進化的基礎。

找出基因有助自閉症研究

她表示:「我們的下一步,就是找出影響面部表情的遺傳基因。」她指自閉症其中一大病徵是面部表情有缺失,找出那基因將有助自閉症研究。
提出進化論的英國生物學家達爾文(CharlesDarwin),其實早在1872年就提出面部表情是與生俱來的。皮萊格的研究證明這是真的。
英國倫敦大學學院的進化人類學家梅斯(RuthMace)解釋:「我們很早就知道,表達情緒是種受進化影響的事。人類是種社會性物種,需要有看出他人情緒的能力,以預測他人跟着會怎樣做,讓自己有所應對。這是群體生活的一部份,懂得閱讀他人的臉孔是很重要的,有遺傳因素亦很合理。」
英國廣播公司/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