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產品解構:比聯推逐日計息ELI

新產品解構:比聯推逐日計息ELI

近期市場推出了多隻每日計息的股票掛鈎投資(ELIs)產品,迎合那些看好某隻或某籃子股份,又不想直接買入正股的投資者。昨日比聯便推出了一隻以招商銀行(3968)、交通銀行(3328)及中國人壽(2628)為掛鈎股票的ELI,若長線看好這3隻股票,可以考慮這隻ELI,因為投資者大不了是收到這3隻股票。

點樣玩法?

買入這隻ELI主要為收息。至於利息計法則視乎持有時間,比聯ELI最後結算日為08年10月24日,其間有11個分派期,首個分派期的息率是固定的,其他就要視乎掛鈎股票在相關分派期內的表現。

有乜賣點?

掛鈎股票包括招行、國壽、交行等市場看好的股票,另外,入場費僅1萬元,投資期夠彈性,可以短至1個月,最長達兩年。只要投資期間,任何一日,一籃子掛鈎股票中表現最差一隻股票的股價等於或高於行使價,該日便會計息。

注意事項:

若一籃子掛鈎股票中,最差一隻股票股價長期低於行使價,投資者可能一日利息都分享不到,兼且到最後結算日所收取的股票總值,會遠低於本來投資額(參考個案三),令投資者出現虧損。

一點意見:

每日計息可贖回ELI收息變數較大,因此年息較高,適合認為正股仍處上升階段,而調整不會太大的投資者,藉此透過承受較大收息變數,換取更理想的年息回報。

例子:假設一籃子掛鈎股票最落後一隻為交行,交行開始時現貨價為5.8元,贖回行使價5.68元(現價98%)

個案一:

首個結算日贖回(交行收報6元)
可收利息單位價值x分派率=10,000元x3%=300元
可收股份由於交行股價高於行使價,投資者收到的股票價值將相等於單位價值,發行人有權選擇支付該款額的現金等值,即10,000元。即投資者實賺300元。

個案三:

持有半年至第二個贖回日股價下跌(交行收報5.5元)
可收利息首次分派300元
隨後分派假設交行隨後收市價均低於行使價,故沒有分派。
可收股份單位價值÷5.68元=10,000元÷5.68元=1760.56股
由於碎股會折現(0.56股x5.5元=3.08元),故投資者實收1760股交行(市價9680元)及303.08元,即蝕16.92元。

個案二:

持有4個分派期後贖回股價上升(交行收報6元)
可收利息
首個分派期利息:300元
隨後分派:
*計算方式:
單位價值x3%x(市價高於行使價的日數/相關分派期間交易總日數)
10,000元x3%x(10/40)=75元
共收利息:300元+75元+150元+300元=825元
可收股份由於交行股價高於行使價,投資者收到的股票價值將相等於單位價值,發行人有權選擇支付該款額的現金等值,即10,000元。即投資者實賺825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