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受訪者想身形更纖瘦<br>少女要靚唔要腦

43%受訪者想身形更纖瘦
少女要靚唔要腦

【本報訊】「女人最緊要有曲線美」,纖體廣告充斥媒體,美麗的定義日漸被扭曲,許多少女更以追求完美身形作目標。有調查發現,43%受訪少女的願望是變得更纖瘦,卻只得27%希望變得更聰明。

27%望變得更聰明

有專家指出,青少年價值觀仍未確立,易受媒體廣告和朋輩影響,認同纖瘦等於美麗,部份更可能因過度減肥而患上進食失調症。
一項亞洲區研究發現,在100名15至17歲受訪本港少女中,43%受訪者的願望是變得更纖瘦;35%是個子更高;27%是更聰明;20%是更富有,顯示部份少女認為身形較知識和財富更為重要。但61%受訪者覺得在現今社會對美麗的定義下,自己並不美麗。為改善外表,23%曾經節食,開始節食的平均年齡為14.2歲;3%曾「扣喉」或拒絕進食,其中有受訪者13歲時已有上述行為。
香港進食失調中心一級執業臨床心理學家郭碧珊指出,兒童踏入青少年期,自我意識會提高,較常與朋輩比較,又會作出自我批評,引致自信心低落,所以易受媒體廣告和朋輩影響,認同纖瘦等於美麗。
香港進食失調康復會臨床心理學家胡倩婷說,朋輩的批評常會影響青少年的自信心,例如當別人以「豬腩肉」、「ByeBye肉」及「豬扒」等青年人常用以批評身形的用詞形容自己時,自信心就會受到打擊。她又曾在學校接觸有女生因擔心身形肥胖會「冇人追」而減肥。

「肥妹仔」成貶義詞

對於年紀較小的兒童來說,「肥妹仔」這些善意的暱稱也可能影響她們的心理。郭碧珊表示,肥胖在現今社會已成為貶詞,小孩被喚作「肥妹仔」或會誤以為被歧視,所以家長應該避免。她又提醒父母要以身作則,並及早灌輸正確的價值觀:「用佢明白嘅language(語言),話畀佢知乜嘢係靚。」
個人護理品牌Dove昨日成立「真我自信」基金,捐助香港進食失調康復會在校園舉辦「與身體對話」互動工作坊。胡倩婷表示,首個工作坊將於下月開展,對象為13及14歲中學生,旨在擴闊青少年對美的看法,協助她們學懂欣賞自己的真美,建立正面自我形象。

《港女心聲》
太瘦就唔靚
呂小姐(18歲文員):「社會風氣係鼓吹要瘦,但係如果瘦到成碌竹咁就梗係唔靚啦!」

《港女心聲》
內在美行先
陳小姐(20多歲學生):「唔需要特別去減肥吖,外表唔係咁重要,最重要係內在美。」

《港女心聲》
受同學影響
王小姐(22歲學生):「讀中學嗰陣受同學影響,都有試過減肥,成班同學中午時會一齊唔食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