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已經來臨,嬰幼兒秋季腹瀉就會多了起來。有人說,秋季腹瀉猛如虎,此話一點不假。因為此病起病急、病情重、發熱高、嘔吐多、腹瀉頻,嚴重消耗嬰幼兒的體力,更何況小兒體質本就薄弱,因此瀉了一、兩天已面青青、眼光光了,甚至因脫水而引起抽筋、昏迷等症狀,特別讓父母們擔心。
分風寒瀉與濕熱瀉
秋季腹瀉是一種由輪狀病毒引起的急性腸炎,中醫稱「泄瀉」。多發生於8至12月中旬,多見於6歲以下兒童。開始表現為發熱、咳嗽、流涕等類似「感冒」症狀,持續1至4天,伴有頻繁嘔吐。病後兩天左右出現腹瀉,每日約10次,糞便呈白色米湯樣或清水樣或如雞蛋花樣,常伴有輕中度脫水,病情一般為7天,少數可持續20多天,個別可猝死。
中醫認為,嬰幼兒臟腑嬌嫩,在秋天氣溫下降之際容易感外邪,又因小兒脾常不足,易生濕熱。
若外感時邪與內生濕熱相合,阻滯腸胃,合污而下,而致泄瀉。故秋季腹瀉以「風寒瀉」與「濕熱瀉」為多,病情長者可為脾虛瀉或脾腎陽虛瀉。對不同症狀的泄瀉中醫會採用不同的中藥治療。
其實寶寶得了秋季腹瀉,除要及時看醫生外,正確的生活護理也十分重要。首先要做好隔離工作,對用過的所有物品(尿布、衣被、玩具、圖書等)應徹底清洗消毒。及應保持皮膚清潔,防止紅臀、尿布疹,便後洗淨臀部。
最後要重視飲食調理,嚴重者應根據醫囑暫時禁食;輕者母乳餵養應縮短每次哺餵的時間,暫停添加輔食。無嘔吐時可吃米粥、菜湯等清淡、易消化、低脂的無渣食物,避免刺激性、過敏性食物。現介紹二則行之有效的食療方供參考:
(一)薑茶飲:取生薑10克,紅茶葉3克,加水煮沸後加少許紅糖,代茶飲。適用於秋季腹瀉的早期。
(二)淮山扁豆粥:取鮮山藥50克去皮洗淨,白扁豆20克,粳米50克。先將粳米、扁豆放入鍋中加水適量煮八成熟,再將山藥攪成泥狀加入一起煮成稀粥,加白糖適量調味,每天2次溫食。具有健脾化濕止瀉功效,適用於脾虛濕熱型。
撰文:香港中文大學中醫學院講師繆江霞
逢周二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