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獨白 - 吳靄儀

公務員獨白 - 吳靄儀

曾蔭權今屆最後一份施政報告經過精心設計,以贏取掌聲作連任本錢為目標,不料大失預算,反而民望大跌,究竟發生了什麼事?答案可能就在他在施政報告文本之後刻意加插的一段獨白,強調自己近四十年的公務員生涯。他在港府的行政經驗,一直是香港人對他擔任特首的信心的最大因素,他突出這點,本應是方向正確,但這次適得其反,是有道理的。
公務員有很多為香港熟悉而重視的優點,例如廉潔、專業、重制度、講效率,但公務員也有為人詬病的缺點,包括用俗語說的精於「卸膊」,將難題推給別的部門,為自己的利益算到最盡。這份避重就輕的施政報告正好反映這種缺點:挑討好的自己公布,要下的苦藥留給別人,所有重大問題都待下任再算,這段期間如何則不理升斗市民死活;做得過分露骨,終於招致反感。正如董建華當特首時施政一塌胡塗,令人心思念英治的井井有條一樣,曾蔭權行事太「走精面」,就會令民間反而感到「至少董先生是個沒有機心的好人」。這就是「物極必反」的常理。聰明如曾蔭權,自然懂得重整策略。
其實整個情況最值得反省的地方並非曾蔭權個人應得的評價,而是盲目相信「公務員治港」的不可行。公務員像其他行業一樣,有能迎接挑戰而負起大任的人,也有已無法超出本身極限的人,最重要的是有一個公平競爭的制度,鼓勵在任者精益求精,不斷自我更新,有志者勇於接受挑戰,讓公民評判和選擇。有競爭才有進步,沒有選擇,水準再低,公眾也只好「務實」,而掌權者就失去做得更好的動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