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過了的星期六,周末版的《華爾街日報》在它的頭版故事當中,談及關於伊朗的伊斯蘭革命衞隊IslamicRevolutionaryGuard為何同如何開始將自己放進伊朗石油業中,就令我覺得同祖國有些相似的地方。首先,伊斯蘭革命衞隊本身是一對「毋須聽行政機關/政府」話,正規軍以外的軍隊,革命衞隊只聽從伊朗革命領袖的命令,而不是聽政府首長,即係伊朗總統的命令。
好多人話,伊斯蘭革命衞隊的戰鬥力比正規軍強,這個論調孫柏文都同意,原因是革命領袖在伊朗的實際權力比總統高。變相將伊朗最高的政治架構變成一個三角形,三角形最高點就是革命領袖,革命領袖之下就有革命衞隊同指揮正規軍的政府平起平坐。表示政府內的司法、立法、行政等等機關都不能搞革命衞隊或干涉它的運作。
原本創立和維持一隊政府以外的革命衞隊,原意是想制衡和控制忠誠「存疑」的正規軍,不過只05年強硬派總統人選上台之後,革命領袖支持者開始發現行政機關/政府內部除了正規軍之外,還有另一個權力核心「唔夠聽話」。好似委內瑞拉一樣,這個能夠挑戰最高領導人的權力核心,就是控制石油工業的國家石油部。
解放軍搵錢勁
「天下烏鴉一樣黑」最適用於全球各地為生產石油而每日勤力工作的朋友。可能他們知道能確保各國人民生活的21世紀世界經濟,是一個石油能源推動的體系,所以他們每人都抱着一個我哋特區民建聯話齋的「務實」態度做事,代表他們為了石油業務可以正常運作,可以排除一切其他的「要求」。不過落實「務實」的代價就是每一次革命精神領袖的支持者,有一些會影響石油業運作的「政策」,石油部門將會推出一些「對策」。
例如,如果精神領袖的支持者用非經濟理由,要求石油部減產,石油部就會推出一連串「會計行動」accountingaction,令到好似已經聽了話一樣。又或者精神領袖的支持者又用非經濟理由,要求偏幫某些國家的石油公司,石油部又會「掛羊頭賣狗肉」咁去「履行」這個要求。所以,精神領袖的支持者便開始要求可以制衡行政機關/政府的革命衞隊,直接做石油生意。不過,從「求財」的生意人角度來說,同革命衞隊做生意所需的「容忍度」就一定比同石油部做生意所需的「容忍度」高。
長遠來說,政府做生意已是會勞民傷財、浪費國家資源的下下之策,不過如果由行政機關以外的國家機構做生意,自會構成更大傷害。原因好簡單,如果你是一個「無王管」革命衞隊成員,「窮」足一生,無端端被委派去控制數以十億計的生意,實行貪污、「講過唔算數」、同行政機關對着幹、穿公司櫃桶底等等惡習的引誘實在是太大了!
大家可能會問:「咁關祖國乜事?」其實如果大家有機會研究祖國的政治架構,情況就像伊朗一樣,都是一個三角形,三角形最高點就是偉大的共產黨,政府部門及行政機關就同解放軍平起平坐。不過同伊朗不一樣的地方,就是到九十年代尾,國家領導知道行政機關以外的國家機構做生意,對國家沒有利益,所以就要求解放軍完全撤出做生意行列。我記得九十年代讀大學的時候,就一個教授笑言:「解放軍有8000架坦克,不過也有2萬盤生意。分分鐘搵錢勁過打仗!」唔通祖國領導「醒」過伊朗革命精神領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