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塘梅沙 - 鄧達智

梅塘梅沙 - 鄧達智

張婉婷羅啓銳十多年前的精采舊作,周潤發鄭裕玲合演《我愛扭紋柴》是自己不時搜出重溫的過癮電影。故事當然溫馨搞笑,最主要是它為香港大部份原居民所操的寶安話透過影像留下記憶,可預見在未來三十年間這一代人過去了,再無少少方言的承接人口,下一輩人大多不曉得說,或識聽少少唔識講。一種方言的存在價值在於它的應用條件,沒有市場便需離場,雖然可惜。
我們村子背後的小山丘蓋有英國人初到新界的首間理民府及後的警署大樓,殖民地風格,回歸後政府撥出用作「屏山鄧族博物館」,還作最後準備,明年初開放,提議當局為操流利新界圍頭話者拍錄,不久的將來我們大概只能透過錄音帶及《我愛扭紋柴》電影才可以重溫這組遍布深圳寶安及香港新界,甚至東莞一帶本來通用的方言,跟客家話並不相同,與粵語白話較接近。

周潤發在《我》片飾演的村長在重陽節時分到祠堂改裝的村校囑咐學生休假,男的拜山分豬肉,女的回家操家務……今天看來有點不可思議,連村校也已殺得快要全數歸西了,誰還有能力叫男生休課拜山去?女生回家做家務?人人大小姐,開玩笑?
在二十年或以前的新界,這情況絕對普遍,當然村校學生也不全數原居民子弟,除動用祠堂祭祀的春分秋分大祭才會全校放假,不然只有男生在十二時前告特准假一堂半堂參與拜山活動。
上星期,同房前往寶安小梅沙及東莞梅塘祭親,本來自己也報名參加,車子、酒店、飲食全由太公田產安排,一起用上兩天到兩個山頂聯誼聯歡很有意思。兩個祖墳在改革開放前不得其門而入,待政策改變才得以重新拜祭,數十年後的首次,自己剛好從英國回家,趕上了,更趕上看到幾乎無半點污染的小梅沙風景,與西貢鹹田灣或泰國布吉島無異,美的沒話說啊!那些年份。
(編按:作者來示,今天起本欄欄名改為「自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