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拆前夕 逾百街坊重聚話別<br>石硤尾邨離情依依

清拆前夕 逾百街坊重聚話別
石硤尾邨離情依依

經歷半個世紀歲月洗禮,本港首條公共屋邨石硤尾邨完成歷史任務,待本月底最後一個租戶遷出後正式清拆。逾百名舊街坊昨帶着不捨的心情,重遊舊地拍照留念;有仍未遷出的租戶及商戶難掩失落心情:「最唔捨得係啲舊街坊,同住咗咁耐嘅環境!」120方呎單位擠住14人的情景,只能變成腦海的回憶。 記者:馮永堅

清拆前三周的星期天,石硤尾邨重現昔日人氣,處處擠滿拿着相機的舊街坊,歡天喜地高談往日生活點滴。屋邨旁的石硤尾官立下午小學(現址為聖方濟愛德小學),多年來把不少石硤尾邨兒童培育成材,逾百名舊生昨帶着發黃的舊相片、字體變得模糊的成績表,齊集石硤尾邨緬懷一番。
「以前家家戶戶都開晒門,個個都識;𠵱家啲公屋戶個個都閂晒門,連姓乜都唔知!」蔡淑芬與妹妹淑娟是首批入住石硤尾邨的居民,兩人昨手拖手重遊舊居及母校。淑芬說,住在無廁所、浴室的單位問題多多,經常因排隊去廁所及煮餸問題,與隔籬鄰舍口角,甚至大打出手,「不過打完之後就冇嘢,個個其實都好有感情,唔似得𠵱家人與人之間咁冷漠。」

14人住120呎單位

最叫兩姊妹難忘,是14人同處一個面積只有120平方呎單位。淑芬表示,由於當年石硤尾木屋區大火的災民眾多,她所住的單位要與另一家庭「分享」。隨着兩家庭不斷開枝散葉,高峯時兩家共有14人居住,當局見居住環境太擠迫,才准許兩家分戶,「當時瞓覺都真係好難,見地下有位就瞓。」雖已遷走多年,蔡氏兩姊妹不時返回舊居,「住咗咁多年,真係唔捨得!」
不捨得石硤尾邨的還有約10戶未遷走的租戶及商戶。該邨唯一商戶、82年開辦「超級士多」的陳鎮耿夫婦,在士多門口掛出多張「清拆大減價」橫額,實行以行動回饋近日重遊屋邨的舊街坊。「一家五口都是靠士多養活,所以好唔捨得。」陳老闆說,本月底結業後,將與太太返鄉過簡樸生活。
住在25座五樓的吳女士,新屋裝修要本月底才完工,屆時才可帶三名囡囡搬新居,「點樣唔捨得都要搬走。」她的三名愛女好像未知石硤尾邨「大難臨頭」,昨仍在走廊追逐嬉戲。
房屋署表示,原定明日會暫停該邨水電供應,但鑑於仍有約10戶未遷出,故給予他們兩周搬遷寬限期。房署會在最後一期清拆行動,拆卸15座樓宇,涉及2,176個單位。

新落成的石硤尾邨(後)樓高30至40層,與全港首個只有7層高的石硤尾邨公屋(前),形成強烈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