餓子華的棟篤笑已久,除了想被娛樂之外,也很想再看見站在棟篤笑台上的子華,那個子華最具風采、最實在、最知做乜、會發光。子華為這次的棟篤笑取了個絕頂好題目:「兒童不宜」,子華向來開題開得好:「娛樂圈血淚史」、「秋後算賬」等等,簡單清楚鮮明,觀眾對號入座。「黃子華今次搞乜呀?」甲問,「兒童不宜吖嘛!」乙答,甲略沉想片刻,然後綻出笑容:「嘩,正呀!」以上是來自兩位街坊的對答,顯示老百姓對黃子華+棟篤笑+「兒童不宜」有良好幻想空間。奇怪是在首場的表演中,子華並沒有集中在這個題目上做文章,沒有洋洋灑灑地「兒童不宜」一番。
子華是唸哲學的,其棟篤笑中總承載些哲學味道,「食物鏈論」、「男女進化論」、「小自我、大自我論」、「利益定立場論」,以前的子華較尖酸刻薄苦澀。今天的子華較平和福泰靚仔,人當然會變,難道真有50年不變這回事?子華將想講的,要講的放送給觀眾,觀眾在歡笑聲中收不收到則要看觀眾自己的心境取向。首場當晚竟然有家長帶同手抱嬰兒入場,就算「兒童不宜」未嚴厲執行管制兒童不准入場,難道家長就不懂得嬰兒有多妨礙其他觀眾欣賞節目嗎?嬰兒本身也不見得有興趣看棟篤笑,奇怪當晚觀眾「噓」的竟然是子華開燈嚇得家長帶同嬰兒離場,而不是「噓」那位自私的家長。表演者在台上企圖「兒童不宜」一番,台下頻頻傳來嬰孩哭聲,那對表演者造成多大的紛擾?佩服子華的演出,更佩服子華在台上處事的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