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上周再度轉強,兌日圓逼近120關口而改寫了10個月新高,兌歐幣亦錄得不同程度的升幅,主要是一個向上修訂的就業數字,改變了市場對美息最快會在今年底便調降的看法。
過往市場對美國的經濟數據甚為敏感,尤其是那些重量級數據如就業報告和貿易收支數字,而即使是領先指標亦會被炒個不亦樂乎;但今時今日,一些數據的影響力已大減,如領先指標便光芒不再,投資者甚至對屢創新高的美國貿赤亦開始麻木,反而那些與通脹相關的數據影響力日增,而近期備受注視的則首推美國樓市數字。
在金融市場,我們必須清楚市場在炒甚麼,以免捉錯用神。現時市場所關注的,正是美國的通脹狀況,究竟會惡化至迫使聯儲局進一步加息,抑或溫和至容許聯儲局及早減息扶持經濟?以及樓市放緩的速度,會否令美國步港日所經歷的樓市泡沫爆破後塵,令經濟一沉經年?知道市場焦點所在後,我們自然要與時俱進,對相關數據加倍留意。
加元利好因素消退
暫時我對加元最為睇淡。也許讀者會感到奇怪,在不足半年前,我才高呼看好加元,認為有機會升至與美元平兌(即1兌1)的水平,為何現時卻來個180度改變?
其實一點也不奇怪,當時加元的利好因素集於一身,包括油價迭創新高,央行有加息需要等,但時移勢易,今日利好因素已一一消失,甚至樓市亦已跟隨美國放緩。更重要的,是美國經濟放緩必定對加拿大經濟有一定影響,故我很早便已調整了對加元的看法,現時進一步看淡,只是因應形勢作出改變。
趙善銓
瑞士EFG私人銀行副總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