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委會踢爆 療法無科學根據<br>便秘女洗腸無辜染性病

消委會踢爆 療法無科學根據
便秘女洗腸無辜染性病

【本報訊】近年時興所謂「能醫百病」的洗腸療法,聲稱小至有效將廢物從大腸排走,改善皮膚、減肥、清除毒素、解決便秘,大至鼻竇炎、癌症也可治愈,連鄭裕玲、葉蒨文等藝人都曾嘗試。但消費者委員會昨踢爆洗腸療法不但毫無科學及醫學根據,反而會導致腸穿肚爛,甚至有一名女子無辜感染性病「椰菜花」。 記者:蔡朗清 黃嘉賓

消委會宣傳及社區關係小組副主席程伯中昨在記者會表示,現時坊間的洗腸中心,一般聲稱毋須使用藥劑,透過洗腸療法便能安全和有效地將廢物從大腸排走,達致多種保健功效,包括改善皮膚、減肥、清除毒素、預防和解決便秘,甚至可治療關節炎、鼻竇炎或癌症。
洗腸過程一般是將已過濾的溫水從肛門輸入結腸,將宿便浸軟,刺激結腸蠕動,產生排便反應。根據消委會調查顯示,整過洗腸療程30至60分鐘,每次療程收費300至650元不等。

儀器可能弄穿腸壁

程伯中強調,綜合衞生署、香港腸胃學會、香港大學內科學系腸胃科及香港中醫學會等意見,該等洗腸療法缺乏科學及醫學根據,支持可以達所聲稱保健及治癌的功效。
他補充說,洗腸更可能引致併發症,包括在洗腸過程中儀器弄穿腸壁,或因儀器消毒不妥當而受感染。一名女病人因便秘於去年7至8月期間,進行了8次洗腸後感到肛門痕癢。最後斷證為染上性病,相信是進行洗腸感染。
消委會又提醒有腸道疾病的患者,例如憩室炎、直腸或大腸腫瘤,以及剛進行腸道手術在康復中人士,進行洗腸引致併發症的風險較大。
另外,腎病或心臟病患者亦較易因灌水過多而加重腎臟和心臟負荷或電解質失衡。消委會今年接獲一宗洗腸投訴,而過去兩年每年俱接獲一宗投訴。

兒童長者危險性高

註冊自然療法(大中華)醫學會則回應稱,在正確程式下施行洗腸,極少發生醫療失誤,但兒童及年老衰弱人士進行洗腸危險性較高。
另外,該會亦不建議使用咖啡、草藥、藥水洗腸,認為有潛在的危險,例如過敏。本港及海外均曾出現因洗腸而身體出現問題的個案,但數目不多。

消委會提醒市民切勿擅自使用自助洗腸袋,有便秘人士應諮詢家庭醫生。
《選擇》月刊圖片

葉蒨文曾表示因腸胃不好,所以希望靠洗腸清除身體內多餘的廢物。
資料圖片

鄭裕玲十多年前已接受洗腸水療,便秘問題解決後更有定時洗腸。
資料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