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批:政府弄得出一個YouTube來嗎? - 宋漢生

蘋果批:政府弄得出一個YouTube來嗎? - 宋漢生

YouTube終於賣了給Google,作價129億港元。那是幾多的錢?以年息五厘算,是相等於從今天起每個月給你一萬元,給足一百七十二年了。不要忘記,這個網站創辦二十個月以來,從未賺過一分錢。
這個天價,比起兩個月前傳媒大亨梅鐸收購網站MySpace的價錢,還要高出兩倍。忽然間,以為回到了六七年前的科網潮。有人說,YouTube有甚麼巴閉?只不過是讓人放短片上網,不是甚麼高深的技術,要是有資金,香港一早弄十個八個出來了。早前不是有智囊組織發聲,提倡政府出錢搞起科技來嗎?一旦落實,那些空有想頭卻苦無資金的創業人,豈不是就可以分一杯羹,踏上發達之路?
不要高興得太早。試想想,假如二十個月前,你和你的拍檔找政府,說你們兩人廿多歲,偶然之下,在家裏弄了個給人免費放短片的網站,竟然大受歡迎,希望得到政府的資助,把它發揚光大。你想政府會撥款嗎?
再來想想。八年前,你和你的拍檔,兩人都沒有實質工作經驗,但想出了一個突破性的方法,令網上搜尋更快更準,比龍頭Yahoo更棒,只是苦無資金買大量器材。政府會放款嗎?十一年前,你向政府申請資助,搞一個給人賣二手物品的網站,政府會怎樣反應?未紅時的Google跟eBay,大概不會得到官僚的垂青了。
不要誤會,這可不是政府的問題。創投基金專門投資剛起步的公司,美國的第一間創投的基金,創自孫中山推翻滿清那一年,自今屹立不倒,可見其實力之厚。話雖如此,這基金也曾做過不少錯誤的決定。當年蘋果電腦上市前,找它投資,基金覺得太貴,不投資。eBay找上門,甚麼?賣二手郵票漫畫書?不用多想,不投資。Google找上門,又是搜尋器?不是已有很多嗎?不投資。榜上有名的,還有未紅時的FedEx、Intel等。這些只是錯過了的機會,入錯資、早產夭折的就更多了。

連首屈一指的行尊也時常押錯寶,更何況是政府?官僚不是專家,錯的機會自然大。更何況,就算政府聘用專家,制度有別,效果也不同。民辦創投基金,資金來自私人投資者,要向投資者交代。回報表現透明度高,表現不佳會被淘汰,自然格外用心。政府投資,賬目透明度底,市民雖然付了錢,卻不容易監察其表現。
就以政府的創新科技基金為例,翻開賬目,○五至○六年度的支出為8億,投資收入則有2億,中間相差達6億。以私人創投基金的尺來量,當然不及格。有人可能說,這些研究對社會有益,不能單看收支。好,動用公帑,好歹也有個目標,來衡量成效吧。但怎個量度法?政府卻沒有跟市民說明。這6億的赤字,是好是壞?意料之中還是意料之外?沒有說,不曉得。
有人說,香港缺乏科技投資基金,故需要政府插手。第一、香港有這類基金,只是可能較少人留意。第二、網上科技門檻日低,要弄個試品出來,根本不需要昂貴的硬件配套。要是你的試品吸引,外國基金也會投資。甚麼缺乏資金云云,並非實情,不要賴了。
政府出錢,是直接撥款也好,投資配套設施也好,都是動用公帑押注。投資科技公司,從來是高風險的事。要是押中,回報可觀,但甚難押中,還是留給私人搞吧。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