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馬投注額自2000年持續下跌,應家柏首要任務,就是把賽馬投注額穩定下來:「目前最大挑戰就是賽馬,我們不能因為少了人賭馬,就把賽馬規模縮減,這樣會造成失業。」
馬會會員老化得很,超過六成是50歲以上,十年後,更會有接近七成在50歲以上。應家柏說:「新會員需要舊會員推薦才能入會,但有時候舊會員的兒子想加入時,他的父親已經死掉!」
應家柏極力推介構思中的「競駿會」,專門招收年輕而高收入投注客戶,目標會員是2,500人。這些人可享用馬會部份設施,也有機會透過晉升機制,成為馬主集團的一分子。這批客戶是改革賽馬重要的一步。
此外,馬會近年積極提升馬場設施,讓入場睇跑馬變得更加優閒舒適,有意把馬場發展成消閒中心。馬會在賽馬的收入幾乎單靠投注,但在外國,賽馬會的收益並非來自博彩:「在英國伯克郡的皇家雅仕閣賽馬場,八成收入都是來自入場費及餐飲,一次賽馬日,每人入場費就要40英鎊(港幣約590元),有些重要錦標比賽日,入場費更高達650鎊(港幣約9,600元)。」
為推高投注額,馬會甚至精心部署每場賽事。應家柏發現,一場14匹二班馬參賽、每名練馬師不派出多過兩匹馬應戰的賽事,就是投注額最高的賽事。表面看來,愈多馬愈難賭,但馬會的數據顯示,11匹馬的賽事比14匹的投注額更低,平均少3%,10匹以下的賽事,投注額更會少15-18%。理由是,風險愈大,回報愈高,多馬場合,派彩較高,投注額自然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