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重看李碧華《煙花三月》,仍然教人感動。
我印象最深的,是當中提到此書的男事主,就是袁婆婆的丈夫廖奎。廖奎是個七十多歲的老人,在六十年代,他在東北國家農場中當幹部時,因為被誣衊,而迫得夫妻分離,工資被扣。他為了平反他人生的迫害,和精神上受到的痛楚,一直上書中央,要求平反。書中原文刊登了一封他於一九九五年,寄到中央人民廣播電台《法制園地》節目的信件,全信八頁,李碧華小姐把它原文照錄,我覺得實在是一大功德。
作為晚生的一代,從這信我們看到文革時人民的卑微和苦難。七十多歲的一個男人,四十年苦難,盡在八頁紙當中,他的要求卑微,只是要平反扣在他身上的帽子,把他二十六年來應得的工資差額發還給他(那只不過是人民幣九千三百六十元),還有是要求報銷平反寃案時所花的路費,約一千元。正如李碧華在信後所註:「這封信絮絮叨叨,重重複複,很難一口氣詳細讀完。但原封不動一字不易的刊出來,有一種很沉重的悲哀感,──這就是一個中國男人的四十年了!」
想起那個在倫敦帶着九千英鎊出境的家庭,彷彿中國人的血管的血液裏,都夾雜着顛簸動盪的餘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