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智語陸:發CB好處多佑威諗得過

財智語陸:發CB好處多佑威諗得過

上市公司要集資的渠道很多,最為常見的是配股抽水或向銀行進行銀團貸款,而近年不少公司卻選擇發行可換股債券(CB)予第三者作集資之用。基本上,發行可換股債券是正常的商業舉動,本身並沒有甚麼大問題,但不少公司卻在發行了可換股債後,股價不斷向下調,究竟問題何在?而公司發行可換股債券,是否一定代表會對股價構成壓力?
就第一個問題而言,上市公司發行了可換股債券後,通常會經投資銀行作為中介人轉售予第三者(多數是基金),在基金角度而言,其實是沽出了一個認沽期權予上市公司,基金所收的債息,就是期權金,而債券到期時,基金可按照合約訂明的條件去換股。不過,基金如何去賺錢?是否真的只為賺取每年數個巴仙的債息回報?答案當然不是。根據過去經驗,基金們都會吼一些估值偏高又等錢使的公司,向公司取了可換股債券後,然後沽空其股票(當然那隻股票是可以沽空的),簡單言之,即是「往下炒」然後再在低位補倉圖利。
大家可能會有疑問,基金們為何不直接沽空股票而要多此一舉持有公司的可換股債券呢?其實答案很簡單,就是他們持有可換股債券後,可大大減低被挾補倉的風險,因為如果股價被挾高,他們可以預先定下的換股價來換股,最終可能還有錢賺。
不過,上述只是個別的案例,而實際上,有些公司發行可換股債券是希望引入策略性股東,對公司整體發展都是有利的,至於怎樣才算有利,則要留意發行可換股債券的條件了。近日福記(1175)及佑威(627)均發行了可換股債券,但兩者股價表現卻大相逕庭。以後者為例,佑威與荷蘭銀行直接訂立5年期零息可換股債券認購協議,而在此協議下,荷銀在到期時可以0.288元轉換約佔擴大後股本7.21%的股權,換言之,荷銀未來可成為集團的策略性股東。再者,發行零息債券的好處,可減低集團利息支出之餘,亦可減低未來時間因利率變化而引起的債息收益潛在波動,對雙方都是有利。

大股東復牌即增持

另外,在發行債券文件的公告中,可看到大股東及荷銀,都有訂下股權的禁售期,此反映出互相都有「牽制」條件,不易令股價大幅波動。另外,值得留意是日前此股復牌後,大股東ACETargetInc.即日合共增持了900萬股,相當於已發行的股本約0.3%,此情況亦比較少見,某程度上是反映了大股東對荷銀未來成為主要策略性股東的一種信心表現。
平心而論,佑威除了納米技術應用的概念外,它目前在本地及國內的零售業務有非常穩定的增長,尤其是在國內,近年的增長非常不俗,內銷的概念未完全反映在股價上。以目前6倍PE,5厘股息,再下調的風險很有限。反之,從長線角度,如日後真正成功引入荷銀為策略性股東,而納米技術的應用可以再擴展,此股現水位仍有值博的空間。
陳永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