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風景線:聲聲倒扁響徹雙十

台灣風景線:聲聲倒扁響徹雙十

卜大中 台灣《蘋果日報》總主筆

十月十日是台灣的國慶日,按慣例在總統府前廣場都有盛大慶典。包括升國旗、唱國歌、總統發表文告和呼口號。以前國民黨執政,民進黨從不參加,認為國號、國旗、國歌都是外來政權的殖民魔咒。

民進黨執政後,順從於國際(特別是美國)巨大壓力,不敢改國號、國旗、國歌和憲法,每年只好行禮如儀。好笑的是,陳水扁總統上台後,多次率文武百官舉行國慶大典和元旦升旗禮,民進黨諸高官唱國歌一概五音不全,聲若蚊鳴;升國旗敬禮也滿臉不豫之色,呼口號更是此起彼落,不甘不願。
民進黨執政後的國家慶典,國民黨人也不參加;原來不是民進黨人不愛中華民國,執政了就愛了;也不是國民黨人愛中華民國,失去政權就不愛了。毛澤東說的對:世界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從國慶典禮就可以看出台灣認同分裂的嚴重性。

藍綠立委大打出手

往年國慶藍綠是「一人一把號,各吹各的調;你敲你的鑼,我放我的炮」。今年可不同了,國慶正值施明德搞的反貪倒扁大示威,老施號召百萬人「天下圍攻」,於是國慶大典上就發生倒扁聲浪,藍立委和綠立委大打出手,場面混亂,演講中的阿扁很不高興,直言明年別辦了。
施的倒扁運動面臨危機。這次的天下圍攻人數比第一次九一五「圍城」少了不少,顯然已是強弩之末;但又涉及施明德的面子問題,所以只要扁不下,施就騎虎難下。況且,現在參加倒扁的人已很少綠色民眾,不如剛開始多。施被深藍激進派包圍,在綠色民眾眼中,施已被深藍綁架,成為深藍和中國利用的倒扁馬前卒,正當性大遭稀釋。所以,施如何下台退場,成為難題。

台灣民主不獲信賴

其實,施明德並不虔誠信仰民主,才會宣稱無限期搞下去,直到扁下台。扁若打死不下,僵局無解。所以我們一直呼籲要相信民主,因為民主是人類所有實踐過的體制中,最能調適,也較能實踐正義的體制。天下圍攻的假設,是不相信台灣的民主可以實踐正義,而正義就是按倒扁總部和倒扁人士的認知,必須以扁下台為前提。因為不相信民主,所以要用運動的方式倒扁,不相信體制會做專業解決,包括國會和司法體系。然而民主的態度應是:政治專業的國會和司法做出的判斷,如果不符合示威者的目標,示威者也不再以行動挑戰,否則社會永不安寧。
台灣對民主沒信心,一是民主的時間太短;其次根據過去的經驗,不相信立法院和司法院會獨立判斷,還相信執政黨可以影響立院和法院的運作;三是偏執地認定自己的正義才是正義。令人難過的是,施是當初為民主拚命的鬥士,現在也對民主沒信心,還要用以前的老方法──街頭鬥爭,尋求自己認定的正義。如果不相信自己拼來的民主,前半段的生命豈非虛擲、錯擲?

不能無限期地鬥爭

國慶日的圍攻,已造成若干輕微的暴力衝突。暴力的恐怖在於有增生、蔓延和偏執的特性。如果警方不斷然處置,暴力會連鎖反應乃至不可收拾。二二八事變就是例子。革命或造反都是改變現狀、否定體制的做法。可是台灣還遠遠不到那個階段,體制外的無限運動方式違反比例原則,使人難以接受。
我們堅決支持倒扁反貪的示威遊行,那是公民的權利,但是反對無限期運動下去。公民表達憤怒之後,由國會和法院找出方案滿足公民的訴求,而不是綿延無期的街頭鬥爭。六十年代美國黑人民權運動,最後由立法(民權法案)和司法(懲罰歧視黑人者及包括強制黑白合校等)解決,沒有要甘迺廸總統下台,也沒有無限期鬧個沒完。施明德已發出了對立法和司法的強大壓力,可以偃旗息鼓,與民休息了。個人面子事小,社會撕裂不安事大,施應該相信他打拼來的民主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