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認股醜聞調查成員招非議

蘋果認股醜聞調查成員招非議

近期受到認股權醜聞困擾的美國蘋果電腦(AppleComputer),成立了特別調查委員會跟進事件,以捍衛公司的名聲。不過,由於其中兩名成員據悉亦懷疑牽涉入相關醜聞,有關任命遂惹來非議。

【本報綜合報道】據《華爾街日報》報道,調查委員會成員之一的蘋果董事約克(JeromeYork),由於事發期間有份批出認股權,故本身可能已存有利益衝突。
約克為國際商業機器(IBM)及克萊斯勒(Chrysler)前財務總監,於1997年開始加入蘋果董事局,最近並兼任通用汽車(GM)董事一職。
另一名調查委員為Google現任行政總裁施密特(EricSchmidt)。他曾出任商業軟件製造商網威(Novell)主席及行政總裁(CEO)超過4年,至2001年才離任,而網威亦正就高層涉嫌操控認股權問題進行內部調查。
至於第三名調查委員為美國前副總統戈爾,他於蘋果爆出認股權醜聞後,出任蘋果電腦總裁。

存利益衝突不自覺

蘋果發言人道林只向傳媒證實特別調查委員會共有三名成員,卻沒有評論人選是否失當,而施密特及戈爾亦拒絕對事件作出回應;約克則在電話訪問中表示,蘋果會進行適當調查。有學者認為,如果負責調查的成員本身亦有嫌疑,便不應介入。
據KennesawStateUniversity企業管理中心主管拉皮德斯表示,約克及施密特未必會對過去在蘋果及網威參與的事務進行自我審查,他們會傾向相信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正確的,也許不會察覺彼此之間已存在的利益衝突。
蘋果上周表示高度關注是次認股權醜聞調查,同時宣布前財務總監安德森(FredAnderson)已辭去董事局職務,並稱將會向證券交易委員會提供所有與案件有關的資料。據悉,聯邦調查人員已着手調查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