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特首曾蔭權提出放棄積極不干預政策後,隨即遭海內外支持自由市場學者批評,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佛利民(MiltonFriedman)也撰文批評曾蔭權。曾蔭權昨日特別在施政報告還擊,強調政府30年來的理財哲學從未改變,希望各界不要再糾纏於務虛的口號爭拗。
佛利民早前在《亞洲華爾街日報》撰文,公開批評曾放棄積極不干預政策後,香港不再是世界自由市場的象徵。
曾蔭權昨日在施政報告結語中,再為他的言論辯護,否認不再用積極不干預這個說法,是政策上重大劇變。
他以提出積極不干預政策的前財政司夏鼎基為例,有關政策出台後,政府在房屋、醫療等設施大力擴展,結果遭不少人批評,之後歷任財政司都避免再用積極不干預這個說法,但過去30年,歷任財政司都秉承夏鼎基的理財哲學,從未改變限制政府開支不高於本地生產總值18%的原則,去年政府更下降到17%以下。
揚言從未嚴重干預市場
對於佛利民的批評,曾蔭權在記者會中說,他十分尊敬佛利民,讚揚他是世上最佳經濟學者,但曾蔭權堅持,他提出的「大市場、小政府」理念,背後哲學其實和積極不干預一樣,就是要尊重市場,小心磋商,政府要考慮清楚後,才決定是否干預市場,事實上他出任財政司司長期間,從未有嚴重干預市場運作,多個國際智囊組織,包括傳統基金,均評定香港為世界經濟最自由的地區之一。
曾強調香港面對全球化及中國市場崛起,政府介入不同經濟領域角色也有轉變,各界繼續討論政府實際扮演的角色,而不應糾纏於口號式的爭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