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講完去保險公司買保險,幫仔女儲教育基金,原因是父母一旦有意外不能繼續供款,都有保險公司頂住,但有得必有失,世上又怎會有免費午餐,所以若你捨保障而揀實利,專家認為,自己設計儲蓄大計,回報會更吸引。既然有着數,理財版又點會唔公諸同好。
教育基金最令人心動是供款人一旦死亡或永久傷殘,保險公司會代為供款,令受保人日後可以有一筆金額應用,所以即使回報率偏低(一般只有約5至6厘),亦能吸引父母垂青。
投資者學會主席譚紹興(圖)一語道破這類保險產品的缺點:「教育儲蓄保回報唔吸引。」如果想回報率夠高,倒不如善用這筆供款。他建議:「自行月供成熟市場股票基金,回報率不難達10厘。」
做法是用供款加重父母保額,及用供款投資股票基金,若投資期達7年以上,基本上已可封蝕本門。他表示:「最好揀選歐美或者環球股票基金,個別行業基金的風險較大,不太適合作為教育儲蓄之用。」
基於條款規限,一般教育基金都要待受保人指定年期,如16或18歲後才可取回供款,欠缺靈活性。譚紹興坦言:「遇到天才或資優兒童,12、13歲已經入大學,這些有年齡規限的教育基金,便發揮不到功效。」
除了成熟市場的股票基金,萬利理財總裁張佩儀則建議,不妨將供款同時投放於環球高息債券,及新興市場等基金,當中新興市場只佔兩成,主要是減低風險程度,這個基金投資組合,扣除所有基金雜費後,每年要達致8%投資回報,難度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