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次「北韓核試」對股市的衝擊,可以說是極輕微。正如筆者過去經常強調,每一次政治市的下跌,都是大好的入市良機,故此,昨日港股反彈也可理解。
以往每一次出現恐怖襲擊也好,疑似個案也好,只要當時的大方向是看升的話,筆者都毫不猶豫叫大家入市。但今次的回落,筆者卻有所保留,並非憂慮「核試」之影響,主要是本身對短期市況有所憂慮。
八九月份的港股主要是在16900-17500點之內上落,每一次衝上高位之時,筆者皆建議高沽;每一次回落至17000邊,筆者也力主吸納。踏入10月,恒指出現突破,筆者不覺得在現時的情況下,港股可以扶搖直上、一舉破頂,相信市況仍會徘徊於17500-18000點波幅。筆者作出此估計,是基於一些值得憂慮的因素,如大型新股集資、技術性沽壓……等。
跌穿17600買P輪
有些人對於看淡者都有偏見,在上月底,市場上一片「十月股災」之言論,到十月初,一見大市升破17500點,便齊齊大加撻伐,說甚麼迷信、無稽。
當然,若以專業的分析角度,自然不能純以10月股災作為看淡之理據。筆者其實是最反對將分析過份簡單化的,甚麼「聖誕鐘買滙豐」,筆者都曾經作出相反的評論。筆者看淡10月港股,當然不會單憑10月股災為理由,這看法正如在4月底、5月初,人人看好大市破頂之時,力主看淡一樣,背後自有其宏觀理據作支持。
說實在,於上月底,筆者見人人都談論「10月股災」之時,雖然本身看淡,也留有一手,不敢過早及過份唱淡。直至近日,見市場已開始出現較多人看好之餘,一些技術指標出現背馳訊號後,才夠膽出來看淡。
在策略上,沽貨獲利與開淡倉是有所不同的;沽貨獲利應採取分段沽貨之方法,不怕沽得早,總之逐級沽貨,利用平均價去獲取最大的利潤。
至於開淡倉,一定要等訊號出現才出擊,特別是買認沽證。因為假若大市受短線因素影響而須要延遲下跌,認股證便會損失時間值,太早出手實屬不智。何謂開淡倉訊號,就以近期市況而論,大市升至17950點回頭,前日守於17600點水平,而上月底期指是在17600點轉倉的,故此,待大市一破17600點,便可順勢追沽,第一站目標為17000-17200點。
沈振盈
作者沈振盈為證監會持牌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