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公快人快語 - 左丁山

金公快人快語 - 左丁山

中文大學雙語政策委員會由德高望重嘅前校長金耀基教授(人稱金公)做主席,委員中有一位著名語言學家(中文系講座教授)張洪年,張教授係新亞書院中文系畢業生,喺佢讀書時代,新亞有唐君毅、牟宗三、潘重規、程兆熊、牟潤孫、金漢昇、王德昭、嚴耕望、陳荊和等名儒任教,教學語言就係國語(今稱普通話),當時新亞只有好少數先生可以用廣東話教書。教書以國語為主,英語為輔。張洪年後來到加州深造,成為加大伯克萊教授,可以講得係本港兩文三語學者之人辦。金公與張洪年代表雙語委員會主持諮詢工作,代表性無可懷疑,香港邊間大學嘅學生或者教授或甚麼評論員如果要與金張兩位辯論教學語言,要有啲湛深學養膽識兼唔怕醜至得。
睇經濟日報(十月七日)報道,一位中大本科生杜振豪話:中大以雙語教學為榮,但各大學的導修課或補充資料,均會有中文成分。連港大醫科生在實習時,都不會用英語跟病人溝通,八間大學都可算是雙語教學,中大標榜本校特色是雙語教學「是笑話」。

金公點回應呢?快人快語:「那香港大學說自己全英語教學,才是笑話!」果然藝高人膽大,事實上,大家所知,香港啲英文中學(少數例外)與英語大學,上課時都有唔少粵語應用,最老實嘅就係中文大學,話到明自己唔係英語大學,上課可以三語並用,其實最適合本港中學生嘅教育背景。肥仔K以前在地區著名英文中學畢業,好多同學入咗中大港大科大理大城大浸大,據肥仔K講,當年嘅中學老師用廣東話教書仲多過用英文,是「掛羊頭」之典型,但如果係「英文中學」就好有號召力,係「中文中學」就差好多,雖則兩類學校嘅教學語言大同小異!直至後來教統局加強EMI標籤,「英文中學」先至少用中文教書。升上大學,照計用英語、國語、粵語上堂,一樣照讀啫,何以中大一小撮學生(按經濟日報報道,只有十多名學生出席諮詢會)反對雙語政策呢,唔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