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樓市氣氛並未因銀行暫停加息帶來明顯轉機,發展商去年高價開賣的新盤,今年以來,已有11個先後減價促銷貨尾。市場認為,一直挾市區優勢的九龍及供應少的港島新盤,發展商雖然「惜貨」,但過去一年大市偏弱,亦潛在減價壓力。
近千五伙有機會減價
而去年開售,今年有機會減價的樓盤仍有12個,涉及1490單位。消息指出,近期接連出招減價的新世界發展(017),計劃短期內減價清售西環泓都貨尾。
發展商普遍不願低價推出全新項目,寧願減價清貨尾,測試市場反應,為新盤把脈。去年底跌市前普遍高於市價推出的新盤,隨着過去1年樓市不振,幾乎所有貨尾盤都面對減價壓力。
今年已減價的11個樓盤中,新界區佔7個,如新鴻基地產(016)5月初劈價30%賣荃灣爵悅庭,及會德豐地產(049)7月底劈兩成賣深井碧堤半島3期。相對九龍及港島區新盤,則較少有狠劈情況,主要是發展商認為,樓盤挾市區地利及供應較少的優勢,多採取「惜貨」策略,往往不會「一次過」推出,部份樓花盤,發展商更憧憬至現樓時可加價。但目前市道不及去年暢旺,相信難如所願,要清貨賣價不能太進取。
資料顯示,去年開售迄今未沽清的樓盤,港島及九龍分別佔約400及約640伙。新世界發展繼今年一劈再劈沽售屯門倚嶺南庭及將軍澳君傲灣後,消息指,短期內會減價賣泓都高層。市場人士指出,該盤約有100個貨尾,集中在30樓以上高層,至少減價10至15%才有承接力。
該盤去年1月開售,平均呎價5500元,部份高層呎價見8000至8300元。
一號銀海難獨善其身
另外,去年大幅高於市價開售的大角嘴一號銀海,亦被視為減價壓力較大的新樓盤,現尚餘約120個單位。
面對市道逆轉,雖然減價是最直接散貨的方式,但為免一眾業主憤而撻定,發展商往往透過樓按優惠或付款方法等變相減價清貨,以托住樓價,令業主不致淪為負資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