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大工商管理學院經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雷鼎鳴認為,費爾普斯(EdmundS.Phelps)獲得今屆諾貝爾經濟學獎,實至名歸,因為他是宏觀經濟學中名字響噹噹的人物。雷鼎鳴表示,費爾普斯主要有三大貢獻。首先是論述經濟增長的「黃金律」(Goldenrules),他論證了儲蓄愈多、利率愈低的定律,然後推演出最有利經濟增長的儲蓄模式,令銀行利率和整個國家經濟增長幅度一致。雷鼎鳴說:「套用呢個理論,中國利率得2-3%,經濟增長就有10%,即係中國嘅儲蓄過多;美國就相反,儲得太少。」
「有時甚至有反效果」
費氏還反駁了菲利普斯曲線(Phillipscurve),批判主張政府干預經濟的凱恩斯理論。經濟學家菲利普斯於1958年提出理論,指失業率和通脹率呈反面關係,政府可透過貨幣政策推高通脹率,藉此減低失業率。但費氏論證這種關係只是「短線」,因此政府干預市場「多餘,有時甚至有反效果」。雷教授指這和佛利民(MiltonFriedman)上周批評香港政府干預經濟,立場一致,也預言了中國的「宏觀調控」成效有限。
費氏又提出宏觀經濟中的「微觀基礎」。雷教授指,經濟學本無宏觀、微觀之分,至1930年代凱恩斯理論盛極一時後,兩派才分道揚鑣,但費氏提出要宏觀,就一定要從微觀出發,「要先研究一個消費者嘅行為,先可以推測整體嘅方向。」
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