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批:最低工資的理想與現實 - 宋漢生

蘋果批:最低工資的理想與現實 - 宋漢生

最低工資的理念是動人的:有一班低層勞工,收入偏低。要是立法提高這批人的工資,可以減輕他們的生活擔子,豈不是美事一樁?
問題是在現實裏,立法最低工資,人工成本增加,未能轉嫁給顧客的商戶,惟有以縮減人手等等的方法,來減輕最低工資帶來的額外開支。要減,當然是減現行工資跟最低工資相差最遠的員工。換言之,最低層勞工不但不會受惠於最低工資,反而被迫失業或當黑工。是福是禍,清楚不過。
有沒有任何特殊例子,最低工資未必會帶來失業?有。如果顧客不計較價錢,加價也沒有所謂,照買可也,那末商戶就可以把額外成本完全轉嫁,不會因此有縮減人手的壓力了。世間上有這樣的顧客嗎?有,特區政府是一個例子。
政府外判工作,讓商戶競投,可不是每戶出一個價,然後價低者得那般簡單。以外判清潔工作為例,商戶除了出價之外,還要列明打算動員幾多工人,每位人工多少,有多少清潔設備,設備價值多少等等。商戶要打開肚皮,整盤數翻給政府看。政府掌握了商戶的預計利潤之後,才決定出多少錢,以及誰人中標,並不是一定價低者得。
換言之,清潔商的角色,其實有如替政府請代工。以為清潔商會反對最低工資嗎?剛好相反。反正政府把工資的成本算進價錢之內,工資提高,利潤也不會降低。難怪有清潔商說,政府外判的最低工資愈高愈好,因為請人更容易。要是最低工資是一百元一個鐘,清潔商請人易過借火。

政府有納稅人的錢在背後支持,永遠有市民付賬,當然有能力少理價錢。但在正常商業市場,競爭激烈,商戶可不能如政府般輕鬆把成本轉嫁給市民。就以李卓人經常掛在口邊甚至穿在身上的麥當勞為例,加價一元兩塊,也給議員狠批為無良。一旦工資跳升至三十元,要轉嫁成本又談何容易?為保持競爭力,就算一天要縮減人手,鼓勵食客臨走前自己把盤子叠好,也不足為怪了。
也難怪智障人士家長協會,會是芸芸反對最低工資組織的其中之一。協會發言人說,最低工資,旨在提升工資,出發點無疑是好。但他們更擔心的,是一旦落實,智障人士反而連工也丟掉。有不少聘用智障人士的僱主,根本不能負擔最低工資,要是立法,恐怕要因而結業。另一些商戶,如麥當勞等等,也可能因為最低工資而減少聘用智障人士,結果無疑是愈幫愈忙了。
不只是智障人士,其他的邊緣勞工,如老弱、新移民、低學歷青年,也屬最低工資下的高危一族。原本的議價能力也失去,飯碗就更加難保。高舉最低工資的人,請向大眾交代,立法如何不會令最低層勞工失業?難道這批人的生計不緊要?理想再崇高,還是要面對現實的考驗。是的,最低工資會令一留得下來的人受惠,但同時間會令留不下的人受害。光叫口號,漠視「受幫助」人士的聲音,是自欺欺人的推銷手法了。
立法最低工資,就算今次施政報告不提出落實,未來大概也會繼續有爭取的聲音。是時候大家想想,是否支持這個打擊最低下層就業的政策?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