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一名患有心臟病及哮喘的3歲半男童,前晚在馬鞍山住所玩耍期間,突然向祖母哭說胸口疼痛不適,而且嘔吐大作,未幾更陷入昏迷,驚動年輕父親報警將他送院搶救,可惜終告不治。警方不排除男童心臟病發猝死,有待剖屍驗證死因,並無可疑。
猝死的3歲半男童鄧子健,其22歲父親及年輕母親已離異,他生前跟隨父親與姓陳(49歲)祖母,同住在恒安邨恒月樓一單位,其母則與相戀數月的失婚新男友共賦同居。據死者家人向警方表示,子健自小患有心臟病及哮喘,經常出現呼吸困難,需長期服藥穩定病情。
跑小段路便要休息
死者母親的男友亦透露,他與女友偶爾會帶同子健到公園嬉戲,雖然子健佻皮活躍,但奔跑一小段路便會要求停下來休息,所以感到他病情頗為嚴重。
事發於前晚9時許,子健在家玩耍期間突然嚎啕大哭,並按着胸口向祖母哭說痛楚難耐,隨即嘔吐大作,祖母見狀大驚,其後子健更昏迷全無反應,立即通知子健父親報警及陪同送院,惟搶救後證實死亡。警方初步懷疑男童心臟病發暴斃,需進一步剖屍確定死因。
中文大學兒科學系系主任及兒科講座教授伍百祥估計,男童猝死可能與心臟問題有關,因為哮喘病發不會引起胸口痛,亦不會在短時間內發病致死,故相信是男童的血液輸送供不應求,心臟肌肉缺氧引起心絞痛,情形類似成年人的冠心病。
此外,兒童心臟病分先天性及後天兩種,根據接收全港主要心臟病兒童的葛量洪醫院早前進行的調查顯示,每年平均有100個初生嬰兒心臟病新症,其中九成屬先天性患者。
育有兩名患先天性心臟病子女的兒童心臟病基金會家長互助小組主席鄭映歡,她的子女要屆10多歲才能接受心臟手術。鄭指病情較輕的病童,日常生活與正常小孩沒有大分別,否則家長可能要作特別照顧,並要多留意病童的供氧功能是否暢順。鄭指病童家長餵奶時,應注意奶量要適中,並讓子女喝奶時保持呼吸順暢;病童不宜爬高爬低,也不應做耗損大量體力的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