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人民一片紅的「倒扁」運動如火如荼,《A45報》十月號的專訪是這場運動的「靈魂人物」施明德。你或者對台灣只是隔岸觀火,只是帶着好奇囗囗電視畫面,這名蓄着鬍子面帶病容的漢子,已令你感到他的聲音裏有權威,令你不會隨隨便便認定他是搗亂分子。支撑那麼久,日曬雨淋,單是這份硬勁已不容易,沒有信念那能這麼從容。
這個專訪沒有花巧。字又多又密麻,但內容牢牢吸引着你。施明德談中國、談香港民主、談台灣前途、談這場運動怎樣退場。記者問他,面對大陸的一黨專政,若中央不允許,是否香港難以有民主?施明德回敬以當年台灣在蔣介石集團專制統治之下,今天仍可以有民主(雖然不能以人民力量迫總統下台的只是「一半民主」);但他說你要付出代價;他付出的代價,是坐了二十五年牢。
他說,追求權利就是那樣,那怕追求民主也好人權也好;成功的運動有三個條件:一定要有使命感,要有理想性,要有反省力。任何運動都要靠組織,有組織有方向才能帶領人們走向目標。路途上必須奮鬥必會吃苦,只有使命感能令你願意吃苦。做任何事都難免有錯誤,所以反省力十分重要,能自我反省就能繼續下去。
施明德是那麼熱愛台灣,甘心為他理想的台灣坐牢,現在又甘心為完成台灣未完成的那另一半民主走上街頭;他說,這將是他人生最後一場戰役。我在街上派報,叫人不可錯過這篇訪問,記者訪問我:《A45報》訪問施明德,是否有鼓吹人民推翻政權之嫌?我一怔,大笑,《A45報》叫香港人上街推翻政權?匪夷所思。笑完,有點想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