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道不規則出血者 應即求醫<br>26歲女患子宮內膜癌割子宮

陰道不規則出血者 應即求醫
26歲女患子宮內膜癌割子宮

【記者白琳報道】26歲的Connie陰道長期出血,只靠服中藥紓緩病情。直至她失血過多致嚴重貧血,被送往急症室後才得知患上子宮內膜癌,隨即接受切除子宮手術,「接受唔到,我又冇做錯嘢,又冇濫交……我淨係識得係咁喊。」有婦產科醫生警告,子宮內膜癌患者初期病徵是陰道不規則出血,唯一正規治療方法就是切除子宮。
此症是女性第八位常見癌症,每年約有300個新症,主要侵襲50至60歲更年期女士,Connie是屯門醫院最年輕的個案。她在手術前猶豫不決,「唔甘心,我好鍾意小朋友」,後來在內地的父親在電話跟她說:「有冇得生BB唔緊要,最重要係執返條命。」她才決心接受切除手術。

腹腔鏡手術復原快

屯門醫院婦產科顧問醫生彭松沛指出,為免癌細胞經淋巴腺擴散,切除子宮是唯一「保命」的方法。有些較年輕的病人則會嘗試服藥來控制病情,但這是不正統的實驗性療法。
他又表示,現時普遍的切除腫瘤方法仍是傳統開刀,傷口由肚臍至恥骨,長達15至20厘米,復原時間最少要六周。屯門醫院98年至今年中總共替97名病人作腹腔鏡切除手術,包括Connie。手術時醫生會在腹部割開直徑不長於一厘米的四個小洞。復原時間只需三至四周,Connie手術後第二天已可下床活動。
腹腔鏡手術適用於任何年齡及體重的病人,但癌細胞已擴散者則不能接受手術。彭松沛說,七成患者被確診時均屬第一期,切除腫瘤後復發風險少於兩成。
因此,彭松沛呼籲陰道不規則出血的病人盡早求醫,包括收經後再出血的更年期婦女,到出現腹痛才醒覺,病情或已踏入末期;子宮內膜癌的病因不明,與雌激素分泌失調有關,病人手術後不宜服雌激素,否則有復發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