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十個學童三個患有扁平足」。昨日公布的一項調查顯示,全港約30%學童患有「扁平足」。物理治療專家指出,在家穿鞋子、穿有氣墊鞋子及家中鋪滿地氈,都是造成本港患扁平足兒童增多的原因。專家警告,孩童如果在10歲足弓「定型」前,未有矯正扁平足的話,將來只能靠鞋墊保護足部,以免扁平足惡化,但卻無法根治。患者會受到步行時隨時跌倒、腳部容易疲勞、不時腰痠背痛等,與扁平足相關的逾30種疾病,纏繞終身。 記者:蔡志郁
香港康復學會一批註冊物理治療師,最近替約1,000名來自本港80所小學中,11歲左右的小五及小六學生檢查時發現,約30%學童有扁平足。
「扁平足關着鞋事」,參與是次檢查行動的本港註冊物理治療師陶耀國解釋稱,相對於六、七十年代的孩童「通山跑」,甚至不穿鞋子四處逛,現在許多小朋友就算留在家裏亦穿着鞋子,令足部與地下的接觸減少並影響足部發展,是導致本港扁平足孩童增多的原因之一。他呼籲,家長盡量不要讓孩子在家時穿着鞋子。
「行得耐腳會痛」
陶耀國稱,家長在為兒童選購鞋子時,要留意鞋頭與鞋身之間的屈曲度,既不能太軟,也不能太硬;同時應像扭毛巾一般,測度鞋身的扭動能力是否適中,鞋底不要太薄。10歲以下孩童,基本上不應穿着有氣墊的鞋子,以防影響足部發展。此外,本港部份家庭在室內鋪滿地氈,本欲減少孩童跌傷的機會,但卻有礙孩童足部發展,這也是一個導致本港扁平足孩童增多的原因。
現年20歲的陳小姐表示,她在11歲那年發現自己有扁平足,但因「年紀太大」,已無法矯正。陳小姐說:「咁多年嚟,有時行得耐隻腳會有啲痛同埋攰,個足弓位會好痛。我細佬都有扁平足,佢四歲左右我已經叫佢去檢查,𠵱家佢十一、二歲,矯正咗好多。」她又說,扁平足的人穿着涼鞋會被人看到,所以,她不敢穿着涼鞋、高踭鞋。
陶耀國說:「大約有90%嘅小朋友,在10歲已完成了足弓的發展,小朋友應該四歲開始做檢查,若發現有扁平足出現嘅話,可以及早用鞋墊矯形。大個咗就只可以用鞋墊來保護,無法根治已形成的扁平足。」
他指出,患有扁平足的人士容易跌倒,下樓梯時往往要望着梯級下樓,行路亦特別費勁,腳部容易痠痛。事實上,扁平足同諸如頸痛、頭痛等30多種病痛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