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來自有方:亞洲股市第4季發力

財來自有方:亞洲股市第4季發力

美國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上周連續創新高,周三升123.11點至11850.45點,為自2000年1月14日以來新高。標普500指數升上1350.22,亦為5年半高位;納指則升至2290.95點。在美股帶動下,環球股市普遍造好,港股連升5日創6年新高,報17629點,市值再破紀錄,增加至10.68萬億元。多隻藍籌股包括中銀(2388)、利豐(494)及東亞(023),股價亦創新高。
近期環球股市造好,主要受惠於油價大幅回落,讓全球通脹壓力減低,美國與歐洲的消費者物價指數都出現退燒迹象。加上美國連續兩次暫停加息,以及最近公布的經濟數據顯示美國經濟增長開始放緩,讓市場預期美國息口已經見頂,使全球股債市出現「普天同慶」的情況。

經濟增長可觀

展望第4季,傳統上,美股在聖誕節銷情推動下都有不俗表現,標普指數近20年來,第4季的平均回報率達5.6%,股價也僅出現過3次下跌,分別是1987年的股市大崩潰、1994年的墨西哥金融危機,及2000年的科技股泡沫。加上油價回落及暫停加息的利好因素仍會持續,有利第4季股市表現。
在原材料價格大幅回落下,近期亞洲股市表現明顯優於其他新興市場,這主要是由於亞洲大部份國家都是能源進口國,加上新興亞洲正處建設期,對原材料需求仍高,能源與原材料價格下修,反而讓亞洲區成為受益者。根據IMF預測的經濟增長率,亞洲開發中的國家,2006年和2007年分別達8.7%和8.6%。雖然近期有一兩個國家政治情勢動盪,包括泰國發動政變,推翻他信政府,以及台灣的倒扁活動,但對區內股市影響不大。
從基本因素來看,中國和印度成為了推動區內經濟增長的動力。更重要的是,整個亞洲的經濟結構已逐漸由出口導向轉向內需導向,出口對美國的依賴也逐漸降低,區內貿易反而日漸盛行,因此美國經濟增長放緩,對亞洲的影響逐漸降低。若如筆者上述所說,美股只要持續穩步上升,將有助亞洲區股市第4季的表現。
事實上,自今年9月起,外資就開始明顯回流亞洲市場,像韓國股市已有第4季旺季提前開跑的趨勢,經濟增長率向上修訂至5%。

併購活動頻繁

統計今年,亞洲股市售股和企業併購活動均以創紀錄的速度增長;根據初步數據顯示,今年首3季,除日本外的亞太地區股市規模增長近15%至921億美元,去年全年為創紀錄的1212億美元。併購活動規模高達3030億美元,已超越了去年全年的2531億美元。投資者對亞洲股票需求一直強勁,尤其是對中國企業的招股集資活動,以最近上市的招商銀行(3968)為例,集資規模達26億美元,如今投資者蓄勢以待即將招股的工商銀行,是次集資額更高達210億美元。
莫健歡 常務董事
凱萬資產管理(亞洲)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