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筆者收看一套內地電視節目,內容指上海某大學改變碩士生的畢業資格,必須在學術刊物上刊出著作才可畢業。此舉原意是提高學術水平,但卻遭不少學生反對,理由是新建議會引發學生抄襲潮云云。從此觀之,內地學術界的腐化已經成為常態,抄襲成為「風土病」,學生可以將剽竊說得理直氣壯,在這個事例中表露無遺。很多人將未來視為中國的天下,可能僅適用於GNP或國家儲備等統計數字之上,論到文化水平、法治概念、知識型經濟和創新型社會等,借某才子之言,仍屬小農社會階段;要做到尊重知識尊重學術,其路遙遙。
利用Google搜尋防剽竊
當然,學術剽竊非中國獨有。在歐美,剽竊在學術界是死罪(註:難明香港有曾經剽竊的教授現還可在學術界立足),但總有學界敗類。試想,在浩如煙海的學術著作裏,順手牽羊的抄了世界另一端某人的著作,不是神不知鬼不覺嗎?
近日筆者讀權威學報英國醫學期刊BMJ一文,談到一個創新的防學術剽竊方法--Google去也。若學報編輯對文章某句某段的出處感懷疑,可cutandpaste到Google搜尋去;若找不到,到GoogleScholar再試。若找到文字原來是原封不動的「摘」自某處,卻無引述,則大可以將文稿投籃。
Google亦有另一妙用,就是透過集體智慧處理英文文法問題。面對一些字典也難查到的句子或片語,非英文為母語人士常會束手無策;據一位大學教英文的老師所授的秘訣,若要查文法中有關前置詞(preposition)或成語,最快最簡單的方法是在Google內鍵進去,若出現的次數頻密兼且在可靠和可信賴的網站出現,則文法正確的機會甚大,這方法比查閱任何現時被認為最佳的字典更加有效!
GoogleEarth資訊齊全
Google除了可用來學英文,教授其他學科亦一樣可以大派用場。有一位朋友向筆者建議,教地理科的老師應該跳出思考框框(thinkoutofthebox),不用再向着教科書或大地圖指指點點,讓小孩子上網到GoogleEarth接觸全世界。現在的GoogleEarth已經有名勝和景觀的詳細資訊,若有其他機構或人士的集體智慧配合,例如地質資料或Wikipedia,就已經成為一本地理百科全書!在邁向知識型社會的過程中,透過Google我們可以滙聚眾人智慧,但中國卻停留在剽竊別人智慧的初級階段,怎不叫人汗顏!
侯聯貴
電郵地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