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7施政透視<br>4招打造區域教育一哥地位

06-07施政透視
4招打造區域教育一哥地位

全球掀「奪尖行動」,即將於周三(11日)公布新一份施政報告的特首曾蔭權,將提出打造香港成為區域教育一哥地位的宏大構想,其中包括研究大開方便之門,讓內地尖子生來港攻讀大學期間可以做兼職幫補收入,以及考慮再擴大非本地生限額等措施的可行性。學界指擴張學額之前必須先解決學生宿位不足的問題。

大專院校須有足夠宿舍

據了解,曾蔭權將在報告中重申,已委派政務司司長許仕仁領導一個包括保安局等政策局及部門的跨部門小組,研究4大吸引內地尖子來港就讀的措施,包括進一步放寬10%上限;容許非本地生在港就讀期間可以做兼職幫補收入;增加宿舍設施;協助本地院校在內地辦學,目標是將香港打造成一個區域教育樞紐,成為各方人才滙聚的地方。
教協大專教育發言人馮偉華表示,政府要提高非大學本地生比例,必須先解決學生宿位不足這一樽頸問題,否則便有可能出現科大早前如「難民營」般的臨時改建宿舍事件。他指海外學生一般會在完成學士課程後才出國升學,故非本地生計劃只能吸引內地生,但他們難以負擔本地高昂的私樓租金,院校必須有足夠宿舍提供,才有吸引力。

非本地生上限增至10%

政府02年底公布將大學非本地生學額比例,由以往佔本科學士資助學額的2%,擴展至4%,不過大學界認為4%上限不足以達到國際化目的,大學教資會於03年遂代表大學向政府提出,再額外增加4%自費非本地生學額,屬非政府資助學額,即不包括在每年14,500個一年級學士學額內,這類自費生需付每年6萬元學費,比受資助非本地生為高。政府之後又再提高非本地生上限至10%,由05年起生效,而學費不再分資助與非資助學額,一律劃一為非本地生學費。
上學年本港七間大學共有2,106名非本地生入讀學士課程,每年學費介乎6萬至9萬元,假設全部付全費,便為院校帶來約1.47億元收入,等於嶺南大學每年約一半有多的經費。不過個別院校設有非本地生獎學金,最多四年可獲44萬元。
記者:倪清江、梁美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