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韓搶先申報「韓醫」文化遺產

南韓搶先申報「韓醫」文化遺產

南韓近年和中國掀起世界文化遺產爭奪戰,繼去年捷足先登,搶先把「端午祭」申報為南韓的文化遺產後,今年再接再厲,目標更直指中華文化精粹──中醫,企圖將「韓醫」申報為世界文化遺產。

去年申報「端午祭」

中醫以陰陽五行理論,望、聞、問、切等四種診斷手法為主,療法有固本培元的中草藥、針灸、推拿、拔罐和刮痧等。中醫源遠流長,可追溯到神農氏,約在公元7世紀傳至朝鮮半島,並和韓國傳統醫學融合,成為「漢醫學」,至1986年南韓修訂醫療法,把漢醫學正名為「韓醫學」。名字不同了,但韓醫學療法也以中藥、針灸為主,跟中醫大同小異。
「世界文化遺產」名堂響亮,是名副其實的搖錢樹,能為申報國家帶來莫大經濟收益,譬如山西省的平遙古城在1997年被列為文化遺產後,旅遊業隨即火紅,2000年的綜合收入就比申遺前,多了足足六至七倍。因此南韓才會搶飲頭啖湯,去年爭先申報「端午祭」,把它列為「人類傳說及無形遺產著作」,這次更用「韓醫」打「中醫」的主意。
民俗學會理事長兼社會科學研究員劉魁立解釋,這是因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規定,所有國家每兩年才可申報一項無形遺產,由於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排隊申報的太多,以致被南韓捷足先登申報了「端午祭」。
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副主席白庚勝也指出,中國申遺存有兩大問題:一、國內各地惡性競爭,譬如梁山伯和祝英台就有七省申報;二、太多文化跨國共有,如中醫、時令、姓氏和宗教等,早已滲入了日本、南北韓和越南等地。白庚勝認為,國內省份不能獨佔文化資源,應通力合作,而政府也應優先處理一些跨國共存的文化。
新華網/維基百科/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