貼上假冒商標後,低價碌柚身價頓時倍增。有生果業人士表示,今次事件明顯是趁着中秋佳節謀取暴利,但一般來說,本港出現冒牌水果的情況不算太猖獗。
永富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陳錦輝稱,市面上較為普遍的假冒水果,包括日本水晶梨、新奇士橙等(見表)。以另一款應節水果水晶梨為例,正牌的日本水晶梨皮薄多汁,味道較甜,冒牌貨味道較淡,肉質較實,味道近乎內地出產的鴨梨。福運鮮果負責人黃太表示,冒牌水果以假冒新奇士橙最易從外貌分辨,因為正貨顏色較淡、果皮較鬆,假如是產自南非的橙,顏色鮮艷帶紅色,果皮很有光澤。她表示,一般較貴價的水果才有假冒商標的情況出現:「好似黃金梨咁,一樣有標籤,但唔係好貴,冇必要冒。」
品種雖同質量差別大
陳錦輝又說,現時很多內地進口的水果跟外國水果很相似:「例如加州出名嘅布冧,𠵱家海南島出產嗰啲都好似。黑美人西瓜原本係台灣出產嘅,𠵱家海南島都有。」他表示,這類內地水果品質較為遜色,但同時也把貴價水果的價錢變得大眾化,「都係同一樣嘅品種,不過質量唔同。一分錢一分貨,消費者可以有多啲選擇囉。」
新聞資訊研究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