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近年不時成為施政報告的熱點課題,特首早前高調呼籲「全城投入,為藍天打氣」,預期下周出籠的施政報告會有針對空氣污染的政策方案。不過,本地環保團體均認為,政府遲遲未見對最大廢氣排放源的電廠施壓,單是二氧化硫的排放量已不減反升,2010年時能否達到早前訂定的減排目標固然成疑,維港上空重現藍天相信仍是一個遙遠的夢。
粵港兩地政府02年間合作,訂定2010年為目標,致力削減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可吸入懸浮粒子和揮發性有機化合物等四種主要空氣污染物。環保署上月向立法會經濟事務委員會提交的文件顯示,04年二氧化硫排放量為94,800公噸,較97年水平上升了47%,要在四年後趕及將97年排放量水平下調40%,確令人質疑減排達標的可能性。
資助更換高齡柴油貨車
據悉,曾蔭權下周發表的施政報告,改善空氣污染的政策會觸及收緊沿用近20年的空氣質素指標、年底出爐的排污交易計劃詳情,以及資助車齡逾10年的柴油貨車換車。兩間電力公司曾表示未有信心於2010年達到減排指標,相信要到明年檢討電力管制協議時,排放標準與利潤掛鈎的方案才露端倪。
本地環保組織對施政報告持保留態度。綠色和平項目經理譚萬基表示,特首推動「藍天行動」時,基本上不存具體的改善空氣方案,在燃煤發電機組增置除硫裝置及發展可再生能源項目上,電廠一直抱持拖延抗拒態度,政府在談判上顯然「唔夠牙力,帶唔出一個『電廠有難』嘅訊息。」
本港一直將空氣污染歸咎珠江三角洲,香港公開大學環境學教授何建宗強調,珠三角的空氣質素研究已指出,計算人口比例等因素,珠三角及本港的人均廢氣排放量其實沒甚差異,「港人貢獻番自己嗰部份。」
對於排污交易及資助柴油車等措施,何建宗不表樂觀,落實興建的港珠澳大橋標誌珠三角區域的汽車數量仍會大幅攀升,「(減排)根本唔能夠覆蓋汽車增長量。」
記者 蔡建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