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市場流傳股神畢菲特入股某內地銀行股,因而令其股價大幅飆升,筆者剛巧在早前亦「抽」到該銀行股,於是翻查資料,看看有否股神入股的報道。
經一輪搜索後,找到股神「入股銀行」的消息,可是該「銀行」卻是核燃料庫(GlobalNuclearFuelBank),並非真正的銀行。據《USAToday》報道,畢菲特將資助5000萬美元予聯合國機構,以建立一個核燃料庫。
自畢菲特吸納中石油(857)後,久不久便有傳言他入股其他國企股,如早前傳聞的國壽(2628)及近期的內地銀行股等,但一直只聞樓梯響,始終沒有真正入股的消息公布。至於這些入股的傳言會否全是「流料」?這又未必。
正如去年畢菲特用了一兩億美元投資20多隻韓國股份,由於涉及資金「太少」,股神的私己錢已足夠,不須動用旗艦BerkshireHathaway的資金,因而不用公布。既然畢菲特有興趣炒賣南韓股份,相信不會沒興趣投資一些國企股,尤其是保險及銀行股。筆者猜測,畢菲特可能亦是以私己錢來試「水溫」(國企股),因而不用向外公布。
昨日港股勁升200多點,進一步逼近18000點大關,這不禁令筆者記起日前跟一些期貨Trader閒談時,講到近期大市愈升,便愈多散戶沽空期指及買沽輪,反而不少大客戶則以買貨為主。出現此分歧情況,好友Emil忽然很有智慧地解釋,這可能與投資者日常碰到的人和事以及居住環境有關。
散戶造淡有另類解釋
他解釋,近年本港經濟復蘇及再度起飛,並非所有港人也感受到,正如一些的士司機常指生意難做,近期經濟好轉是假象云云。也許是一些小投資者,日常碰到的朋友不是太好景,居所附近的商舖生意亦不太理想,自然很難令他們相信股市可升至18000點,甚至20000點。反而近日筆者碰到一些富人,例如一些「廠佬」及某些名醫,他們唯恐買得遲便無貨買般,急急入市吸納。
看來除了性格改變命運外,環境也可改變投資決定。
譚紹興
電郵:[email protected]
作者譚紹興為證監會持牌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