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與四川交界的瀘沽湖畔,至今仍保留中國僅存的母系氏族部落,當地如詩如畫的景致,曾被譽為「人間最後一片淨土」。但自從「女兒國」的神秘面紗被揭開,發展成旅遊景點後,大量遊客湧入,亦帶來嚴重的環境污染,令瀘沽湖差點遭受滅頂之災。當地人為了挽救心目中的聖湖,最近放棄世世代代臨湖而居的生活,將整條村子搬入內陸重建。
瀘沽湖位於雲南寧蒗彝族自治縣與四川鹽源縣之間,在湖畔居住的納西族摩梭人,至今仍保留母系氏族社會形態,一直崇尚「男不娶、女不嫁」的走婚習俗。近十年來,當地不斷發展旅遊業,不但衝擊摩梭人的傳統文化,更令瀘沽湖畔的自然生態受到嚴重破壞。
「遊客的到來使村民的收入大大增加了,但讓人煩擾的是,環境在不斷惡化。」瀘沽湖畔里格村村民小組長阿翁甲阿表示,村子裏的摩梭人幾輩子都是臨湖而居,而且是靠得愈近愈好。
湖水污染 不能再喝
但近年,很多村民為迎接遊客,爭相開設餐廳、酒吧、旅館,甚至不惜填湖來建造房舍,造成大量垃圾,廢水未經處理,便直接排入瀘沽湖。
當地村民說:「原來我們直接從門前的湖中取水飲用,外地人多了後,湖水喝起來開始有了異味,後來就只能在湖邊洗衣服了。遊人們住宿都喜歡到臨湖的房舍下榻,而愈是臨湖的房舍,生活污水進入湖中愈直接。」
收入增加 環境惡化
據了解,很多摩梭人最初也只顧做遊客生意,其後發現污染問題愈來愈嚴重,開始關注環保的重要性:「如果湖水不再清澈,村子不再清靜,摩梭人不再純樸,也就沒有遊客想來了。」
為了挽救瀘沽湖,當地政府去年下令里格村臨湖而建的房舍,全部向後移80米,每家每戶按原有排序搬出,然後進行重建。當局並在村裏設置化糞池和污水收集管道,所有生活垃圾和廢水集中處理,同時還拆除附近一些不協調的建築物,以恢復原有的自然景觀。
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