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問你答:穿PRADA的老師,令人反感

我問你答:穿PRADA的老師,令人反感

Q:最近有學校模仿一些補習社,為老師們拍下一些「型仔型女」的廣告,作為時裝及形象設計師,你認為這個手法可以達到建立專業形象的效果嗎?
A:我平日幫人家做設計時,第一個會問客人的問題是:你這件衣服是甚麼用途?不同的用途,不同的場合,不同的身份,穿的衣服和形象都不一樣。這些學校和補習社是教育學生和傳授知識的地方,老師們只要衣着打扮端莊便可,「型仔型女」甚至一身名牌這些宣傳手法已過火了,我不認為這些打扮可建立專業的形象,相反令人頗反感。這班所謂教師給我的感覺是商品而不是作育英才。
我們要弄清一點,學校的作用是甚麼?是教育學生和傳授知識,而不是要把老師打造成明星,讓學生來崇拜。這班「型仔型女」老師(尤其是補習社的一群)不斷賣弄自己身上的名牌子和年薪有多少,他們不知不覺中灌輸了學生很壞的訊息,就是甚麼都用錢去衡量,香港這個社會已經夠虛榮了,不用在求學期間就灌輸這個概念。坦白說,學生年紀太輕,他們不懂分辨好醜,他們見老師日日打扮光鮮又或者一身名牌,他們認為老師做的一定是對的。這對家長來說是很大的壓力,如果子女回來跟我說:「我要跟阿sir的打扮一樣!」那怎辦?坦白說,如果我是家長,一定會幫子女轉校。
Q:但是有校長認為,如果老師們穿着光鮮一點,可以令學生更加專注,你同意嗎?

A:這個講法很ridiculous(荒謬),學生到學校是求學問不是看「型仔型女」,我們長大那個年代,老師都是很樸實的,我們學習還不都是好好的?求學問,是看個人的態度不是看對方的打扮。
Q:從這個風氣看出怎樣的社會現象?
A:虛榮呀!香港這個社會虛榮得很,你看街上有多少人拿LV跟GUCCI便知道。我身邊有一些朋友寧願不吃飯都要買一個LV手提袋。坦白說,如果用名牌對自己不構成負擔,當然沒有問題,但若是要節衣縮食的話,又何必呢?最近有一套電影《穿Prada的惡魔》,在香港上映大受歡迎,電影中的女主角最後決定不做名利奴隸,要堅持自我,但是名利的確可以令人情迷意亂,甚至失去理智。電影的背景是紐約,香港跟紐約是這麼遠,卻又是那麼近……
Q:說不要做名利奴隸,說時容易卻不是人人做到,你同意嗎?
A:這的確是!《穿Prada的惡魔》的背景是紐約,我也經常到紐約做時裝展,紐約跟香港的背景很相似,都是十分的物質主義,先敬羅衣後敬人。最近我有一位朋友在香港一間六星級大酒店喝茶,服務生看他一身牛仔褲,波鞋打扮,就不願意招呼他……。香港很物質主義,但是即使每個人都是這樣,也不等於這就是對的,所以學校更不應該將這股歪風鼓吹和擴大。
張寶華特約採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