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明尼治在一致看淡下,帶領法國在德國世界盃取得亞軍;除了時來運到,杜帥成功從里昂轉移攻擊陣式至國家隊,也是成功關鍵。
杜明尼治一向慣用4-4-2陣式,但在世界盃前夕,為了安放進攻中場施丹,又不想拆散韋拉和馬基列尼的雙防中組合,結果移植了上季成功5奪聯賽冠軍的里昂,介乎4-5-1與4-3-3的攻擊陣式。法國保留韋拉和馬基列尼在正選,情況有如里昂上季一對防中堤亞高文廸斯及廸亞拉,負責中場掃蕩工作。施丹在國家隊,就像里昂的祖連奴比南布肯奴(P祖連奴),負責策劃進攻;雖然施丹活力不如P祖連奴,但勝在經驗豐富,控制比賽節奏更佳。
此外,法國依賴兩翼側擊打法,亦與里昂類同;左翼馬隆達在里昂已慣此位置,所以世界盃表現如魚得水,這亦解釋為何杜明尼治在世界盃初期,堅持派韋托特正選,亦因為他是里昂兵,到列貝利崛起,才重用這位馬賽右翼。
箭頭作用稍有不同
兩者對前鋒作用卻稍有不同,法國用亨利任單箭頭,卻並不完全靠他入球,反而多利用亨利在邊線發難,製造更多空位讓中場插入。里昂前鋒費特,卻是典型入球機器,他在前線等待輸送,轉化為入球。雖然法國在歐國盃兩場外圍賽,已打回4-4-2陣式,但難保之後的大賽,杜帥不會再抄里昂陣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