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顯示,斬臂放血自殺男子所居住的慈雲山慈愛苑愛賢閣一個525呎居屋單位,於97年以近89萬元買入,當時曾向銀行借貸60萬元,其後亦曾將單位向銀行加按。據地產界人士估計,以當時的利率及樓價推算,死者一家每月的供款額約在6,000至7,000元,以其一家五口現時月薪共約萬餘元計,負擔頗重。目前該單位的自由市場售價約為120萬至140萬元。
「用超過六成嘅家庭總收入嚟供樓,其實真係好危險。」東華三院健康理財家庭輔導中心主任梁翠環表示,單位一日未完成供款,對家庭來說都是一個負擔,假如沒有穩定的收入和儲蓄,很易陷入財務危機。
須考慮工作穩定性
她說,市民買樓前應先衡量供款佔家庭總收入的比例,若超過60%,最好還是選擇租屋,因為彈性較大。事實上,該家庭一家五口扣除供樓的開支,每人每月只有1,000元作為生活費。假如供樓首期也是向別人借來,那麼一方面要還債,一方面要供樓,財政壓力會更加大。
她建議市民在決定買樓前,先考慮工作的穩定性、積蓄的多少等因素:「好似佢哋對仔女先得十三、四歲,交際、補習、課外活動等會令使費大咗。」
新聞資訊研究組